原生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商和品牌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广告拦截的普及、移动媒体越趋主流,调查显示半数亚太地区网民正在使用或计划未来安装广告拦截应用。
WARC的调查显示,亚太地区的品牌和广告商对原生广告的使用情况:24%的品牌正在开展原生广告项目,12%的媒体将原生广告作为主要广告业务之一;在最有效的原生广告内容方面,34%的受访者认为原生视频广告最有效。
2015年只有30%的亚太地区营销人员在原生广告方面投入预算超过10%,这以数字在2016年则增长10个百分点至40%,66%的营销人员预计2020年原生广告投入超过营销预算的10%。
在中国,原生广告市场正在以超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速度在发展,这主要源自国内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加剧、短视频及综艺节目视频的快速崛起。
这一现象通过《IAB 2018年视频广告支出报告》得以证实:2017年广告客户每年在网络和移动视频广告方面支出超过1000万美元,和2016年比增长53%;
在中国,视频广告市场增速更为迅猛。以短视频为例,2018年6月,短视频用户总使用时长7267亿分钟,时长较2017年6月增长471.1%,用户规模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媒体国家,“流畅性”原生广告和互联网增值成为短视频主要的商业模式。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4年内诞生一个千亿级的原生视频广告市场,除了中国。野蛮生长留给了中国的原生视频广告企业新机会,他们有比别的企业更多的用户行为分析、更有配合意愿的合作平台、更复杂的竞争环境、更好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完成“自我进化”。
智能影像生产这一个全新领域就是这样被提出来。WARC表示,相较于原生视频广告,参与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推荐、商业模式上必须保持领先。
人工智能正成为原生广告企业自我进化的“新”武器,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能让数据更有效的被使用、实现广告与影像的自动识别、完成用户与广告之间的最佳匹配。
在亚洲,风险投资家仍然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差别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乐观态度。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华平博士认为,中国成为了全球AI领域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快速完成AI技术与产业融合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直寻找。
显然,中国领先的视觉技术企业影谱科技得益于在像素及子像素计算,三维重建和3D视觉,视频内容的细粒度分析及结构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正成为智能影像生产领域的最佳代表者。影谱科技是亚洲地区实现智能影像自动化生产的平台之一,通过智能视觉影像技术,在节目拍摄完成后把广告“植入”变成了“内容”。
影谱科技在智能影像生产上的先发优势得以证实。稍早时间,影谱科技获得由商汤科技、软银中国领投的13.6亿元D轮融资,包括东方明珠旗下产业基金、PAC、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朗盛资本、葛卫东等十余家投资机构参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媒体计算联合实验室专家表示,满足智能影像生产企业需达成:
1、用户行为随时在变化,观看场景随时变化,所有这些不同时机加在一起,通过大数据运算平台可以给广告主指出特定场合的最佳广告。这称为契机评分(moment scoring),由此产生的这种同步计算结果是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结合的产物。
2、有了这么多的数据积累和这么快的决策速度,那全自动的广告投放就变得可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行业经验的贡献。恰恰与此相反的,人工智能的全部学习过程都需要足够的行业经验,只有对行业标准化有足够理解力,变成一种行业算法,去实时调整参数、广告传递的信息、广告创意,并且优化它们的结果。
3、能了解广告每一次被受众看到的实际价值将是一个重要的差异化优势。用户现在对你的广告作出反应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主要问题。而最佳的做法是,如果你已经采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了解受众的反应,那么就可以对企业做出更为重要的建议,这就是千人千面。
事实上,拥有这样的大数据运算力、用户观影行为标签足够多的企业在中国并不多,影谱科技得益于其多年在影像捕捉、动态视觉识别、视频结构化方面的技术标准化,让其在AI+Video融合方面领先一大步。
在智能影像生产上卖出关键一步的影谱科技,将携手商汤科技改造下一个影像应用的商业场景,这是一件让AI变得酷的事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地图将集成Gemini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将其升级为一个"全知型副驾驶"助手。这一整合将大幅提升地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导航体验。通过AI技术的加持,谷歌地图有望在路线规划、地点推荐和实时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Feedzai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AI模型理解散点图的能力,创建了包含18,000张图表的大规模数据集。测试十个先进AI模型发现,在简单计数任务中部分模型准确率超90%,但精确定位任务表现不佳,准确率多在50%以下。研究还发现图表设计对AI性能有轻微影响,为AI辅助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微软研究人员发布新的仿真环境来测试AI智能体,研究显示当前智能体模型容易受到操纵。该名为"Magentic Marketplace"的合成平台让客户智能体与商家智能体进行交互实验。测试包括GPT-4o、GPT-5和Gemini-2.5-Flash等模型,发现智能体在面临过多选择时效率下降,且在协作方面表现不佳。研究揭示了AI智能体在无监督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KAIST研究团队开发出MG-Select系统,首次让视觉语言机器人具备"货比三家"的决策能力。该系统通过生成多个行动候选方案并利用内部评估机制选择最优解,无需额外外部验证系统。在真实世界测试中,机器人精确操作成功率提升28%-35%,某些任务改进达168%,为机器人在医疗、制造等高精度应用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