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科技行业正在热烈讨论社交网络的新标准,希望下一代标准能够更开放,同时比Twitter和Facebook都更强大。只是,这一切怎么那么眼熟呢?

社交领域最热门的议题不是短视频,也不是按照AI算法推荐展示的信息流。相反,如今的重点在于鲜为人知、但却拥有多年历史的Web协议——ActivityPub,它号称能帮助我们重建互联网上的整个社交结构。

最近几个月来,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将资源投入到ActivityPub以及所谓“联邦宇宙”(Fediverse)当中。Tumblr正在整合ActivityPub,而在这方面,Flipboard、Medium、Mozilla甚至是Meta也不甘落后。如今,ActivityPub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官方WordPress插件,能够在近半数互联网内容上启用该协议。开发者们还使用ActivityPub在YouTube、Instagram上构建不同于以往的新内容。没错,ActivityPub的时代已来,ActivityPub无处不在!

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当然,另一位当红小生则是Mastodon,这个由ActivityPub驱动的平台已经成为Twitter叛逃者们的首选避风港。但从科技行业的整体舆论风向来看,大家并不觉得Mastodon本身代表着社交网络的未来——答案不在这里,而在ActivityPub所能支撑的可扩展社交结构之上。

那么,ActivityPub究竟是什么?这是一种能让不同社交网络间实现互操作的技术,可将所有内容接入同一套社交图谱和内容共享系统。作为一项旧标准,它基于完全不同于当前社交网络的古早结构,甚至可以说更像是当初的电子邮件或老式的网络聊天室。它遵循开放协议,强调将控制权交还给用户,确保大家能够享受到远超任何单一社交平台的广阔资源。

当然,ActivityPub还远称不上完美,有巨大的改进空间。它也经常出错,甚至可能在企业利益和恶意技术的攻击下惨遭扼杀。在如今这场重塑社交媒体的竞赛当中,在ActivityPub之外,参与进来的选手也有不少:Artifact和Substack Notes等社交新贵已经在建立自己的封闭平台,而Bluesky、Farcaster、Nostr则着手打造各自的开放协议,希望全面实现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但几十年来长期从事Web工作的朋友,已经反复多次经历过类似的去中心化浪潮。虽然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每次都在重复过去的故事。Mozilla公司首席产品官Steve Teixeira表示:“我觉得今年可能成为联邦宇宙的突破元年。至少这次真的不一样,我早在2017年就注册了Mastodon账户,但直到去年才真正开始使用。”Flipboard公司CEO Mike McCue也赞成这一观点,表示:“我在Web诞生之初就开始关注了,当时的ActivityPub几乎跟HTML同等重要。这也是Web发展至今,我所看到的最大机会节点。”

过去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社交网络总给人一种稳定市场的感觉。Facebook和Instagram已经赢了,Reddit和Snapchat各自占据不同生态位,一切都在朝着娱乐算法的方向狂奔。TikTok的蹿红改变了市场景观,最终令一切社交网络开始TikTok化。用户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困在一个个相互封闭的社交平台围墙花园之内,根本没法跨不同平台关注好友动态和感兴趣的消息。

随后,马斯克买下了Twitter。虽然Twitter多年来的发展也相当混乱,但至少进展还算顺利,而且成为广告商们快速接触受众的首选平台。但马斯克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必须出手拯救Twitter——可事实证明,他拯救的恐怕更多是开放社交网络。在斥资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之后,马斯克系统性地摧毁了人们爱上Twitter平台的所有美好元素。于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寻求其他替代方案,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刺激着开发商着手打造相应的产品。

拆除围墙花园

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聊聊对这种美好未来的憧憬到底有什么意义。“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这个概念之所以激动人心,是因为它跟现有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大不相同。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解释方式是: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是把用户界面跟底层数据完全剥离。无论何时,只要大家注册一个新的社交应用,那么无需重建受众或重新寻找自己的好友,之前您已经关注、和关注了您的列表都能直接通用。这本来就该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而非由应用程序分别把控。

电子邮件就是这样一套系统的绝佳示例:各类邮件服务都基于相同的开放协议,虽然各有不同功能和服务水平,但联系人始终有效、触手可得。我们显然无法想象在Outlook上只能发邮件给Outlook邮箱,在Gmail上只能发邮件给Gmail邮箱吧?可如今的社交网络确实就是这个样子。

Facebook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我们在Facebook上的好友只适用于这里,没法将列表导出到其他应用程序,也无法在独立平台上轻松关注所有账户。如果想阅读Facebook帖子或者发个新帖,必须在Facebook上进行。当然,这一切对Facebook的运营者来说是最好的情况,也让它在最近二十年间成了自动化提款机。毕竟平台锁定,就是利润之源。
但如果我们当前的社交系统是去中心化的,那每当在Instagram上发布一张照片,大家都能在Twitter应用端看到并发表评论。朋友们可以在他们的TikTok应用上读到我们发出的推文。还包括Tumblr以及Telegram,不同的应用总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不同的审核政策和创作者工具,但无论使用哪个平台,我们的账户都有相同的已关注者和关注你的人。在去中心化时代,社交图谱与产品市场彼此间完全解耦。

ActivityPub标准的联合制定者之一Christine Lemmer-Webber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建立起更加点对点的互联网。但也需要保证,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也不会给用户造成灾难性后果。”在她看来,用户的社交世界不该被各家应用程序所割裂,也不该把其中蕴藏的营利潜力长久交给某一家企业。理想的社交网络应该比如今的样子开放得多、广阔得多。

但这一切,已是老生常谈

没错,虽然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前面提到的ActivityPub几乎可以溯源到Web刚刚诞生的时期。ActivityPub标准的另一位联合制定者Evan Prodromou指出:“我花了超过15年来研究分布式社交网络协议!”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运营名为StatusNet的开源项目及其旗舰产品Identi.ca,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版本的Twitter。他很高兴看到这些协议最终能够运行起来:“我认为这个领域中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多人也都在关注并感受到了机会的出现。”

多年以来,曾经出现过一系列强调开放性的社交网络协议:OStatus、pump.io、Open Social、Pubsubhubbub、WebFinger、ActivityStreams、XMPP、RSS、OpenID等等,而且相信其中大多数都不为人们所熟知。在特定时期,甚至部分科技巨头也在支持这些协议。Prodromou问道:“大家还记得Google Buzz吗?它可是能兼容OStatus的,那可太棒了。”但很遗憾,Buzz在推出不到两年后即宣告关停。

这类标准通常由万维网联盟(W3C)负责督导,其本质上就是Web的管理机构。几十年来,一直有“网络社交”团队在为此而努力。2008年,Marc Andreessen曾认真讨论过OpenSocial协议,表示其开放性“将永远吞没任何想要严格控制和划分出专有社交区块的企图。”但实际上,OpenSocial没能做到这件事。

2014年7月,名为“社交网络工作组”的研究小组成立,明确表示要找到通往“联邦社交网络”的路径。

在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里,该小组经历了竞争和辩论。Lemmer-Webber表示:“我们一度感觉已经来不及了,ActivityPub落不了地了。”但在2018年2月宣告结束时,该小组还是向W3C提交了一些新想法,其中就包括ActivityPub。

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ActivityPub规范允许账户发送和接收内容,其他功能才归应用程序管理。

现如今,假设大家在Web上接触过ActivityPub,但几乎肯定是在Mastodon那遇到的。这款应用程序的本质就是联邦版的Twitter克隆,自2016诞生以来一直挣扎求存,并从2017年开始选择ActivityPub作为其主协议。Mastodon创始人Eugen Rochko首次推出该服务时,在Hacker News论坛上发帖称:“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觉得Mastodon无法跟Twitter正面对抗。他其实是受到了TweetDeck的启发,希望能为人们提供更灵活的在线社交工具选项。”

但过去几个月来,Mastodon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Twitter替代方案。Rochko表示:“社交媒体网站来了又去,有些彻底消亡,有些哪怕仍然存在也已经没有了任何生机,比如说MySpace。王权没有永恒,我认为Twitter也逃避不了这样的轮回。”

Fastly公司故障问题负责人兼长期网络主管Anil Dash认为:“至少就目前而言,Mastodon已经成为联邦宇宙的旗舰。”当然,领域当中也有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秀,例如Pixelfed(去中心化版的Instagram)和PeerTube(去中心化版的YouTube),但联邦宇宙的主体还是得看Mastodon。

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还很难说。虽然Mastodon平台最近的注册账户超过1000万,但这个数字仍无法反映现实世界中的使用频率。而且根据某些指标,第一波逃脱Twitter活动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即使是以最乐观的标准来衡量,Mastodon的体量仍比Twitter小好几个数量级(即使在马斯克时代,Twitter用户还是高达数亿),跟Facebook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用户近30亿)。

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不过Dash认为,虽然数字还很有限,但这里的氛围相当不错。Dash称:“Mastodon就是这个范儿,满足了20年来我们博客爱好者们对于互联网的所有想象。而且目前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在于,那些大品牌已经不打算在Twitter上继续投放广告了。”Mastodon也许并不代表社交的未来,但没有它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迎接真正的未来。Mastodon至少为打算离开Twitter的用户们搭建了一个新家,单是这个事实就已经意义重大。

Mastodon与Twitter有很多共同点,最大的区别应该是Mastodon的系统明显更难上手。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打算找个新起点建立自己的社交体系,那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注册一个Mastodon账户;

2)构建您自己的ActivityPub集成平台,借此与Mastodon进行互操作。

很多企业其实是选择了双管齐下的方案。

Flipboard在flipboard.social上建立了一个Mastodon服务器,开始邀请部分用户和策划方在主平台上发帖。Medium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公司CEO Tony Stubblebine表示:“我希望早点迈出这一步,这对Mastodon的成长非常重要。毕竟单靠技术和功能本身是不够的,必须有人创作内容并吸引用户,这样才能让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良性运转。”

在ActivityPub的支持下,Flipboard也开始在其应用程序当中支持Mastodon。而且这不仅是在Flipboard页面上嵌入帖子(Twitter在关闭对外API之前,也曾提供类似的功能),如果大家喜欢来自ActivityPub的Flipboard帖子,它甚至可以显示在原创者的Mastodon应用当中。在发表评论之后,内容会以Mastodon回复的形式显现。请注意,这些可不是简单的嵌入内容,而是真正的互操作。Rochko表示:“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未来,让一大堆社交网络都能在ActivityPub的基础上实现互操作,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PeerTube则是以ActivityPub为基础打造的YouTube。看来“联邦宇宙”很有信心,坚定认为自己能够支撑起一片别样的天空。

最终,所有开发者和企业投下的赌注就是在押Twitter终将消亡,数亿用户需要一个新的社交家园。而针对TikTok的一纸禁令,也让我们感受到社交平台其实是多么脆弱,把大量受众和内容交付给一个未来可能消失的平台是有多么愚蠢。而且考虑到Instagram等平台对于年轻人的消极影响之后,也许用户们需要一种新的工具,让自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想看和不想看的内容。也许ActivityPub就是通往这样一个未来的正确答案。

McCue指出:“一年之前,如果有人问‘大家需不需要Twitter的替代品?’可能很多人都会给出否定的回应。但在马斯克接手并大肆篡改审核政策、解雇多数员工、猛烈将Twitter推向毁灭边缘之后,人们开始思考另外一个答案。Flipboard和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开始认真考虑拥抱新的社交时代。”

Mozilla公司的Teixeira也抱有同样的观点:“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但(曾经的)Twitter确实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值得依赖的生态系统。从中可以看到,虽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他们确实在努力以值得信赖的方式行事。但现在呢?随着整个生态受到威胁和侵蚀,新的机会之窗也就此开启。”

但需要注意的是,ActivityPub只是个协议,不是能够实际使用的功能。为了为这样的新未来奠定基础,还需要一款真正有分量的应用。关于这个问题,我跟自己能接触到的几乎每个人都交流过,询问他们是否看好Mastodon?Mastodon有没有可能成为社交领域的下一个惊爆点?大多数人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如果ActivityPub真的可以做大,那也许并不需要所谓新的爆发点。届时很可能是群雄并起的局面,无数体量较小的社交平台会快速吞没目前的几家大厂,而且这也许才是真正有利于普通用户的新局面。

开放的代价

如果非要找个理由来证明ActivityPub接管Web后能给我们带来更好、更开放的未来,那我觉得答案就一个字——钱,很多社交平台的成功之路其实都通往这个终点。他们在起步阶段拿了风投的资金,砸钱实现大规模增长、筹集更多资金、继续砸钱扩大体量,目标就是垄断市场并打压竞争对手。而最终,他们也许能赚回一些钱,但大概率不行(即使是目前最成功的平台,大多也没真正赚到多少钱)。

而联邦宇宙的优点也正是其致命弱点,就是它的价值观根本不那么在乎钱。Rochko解释道:“追求盈利对我来说是个禁区,这就像是个陷阱,明显有违项目的初衷。”目前参与项目建设的大部分人是为了信念而参与,绝非看中这里面可能蕴藏巨大的商业回报。但随着时间推移,投机者们终将涌入并彻底改变社区的思路和氛围。

现有社交网络自己也有问题,那就是已经做大的厂商基本没有动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大家当然可以争辩,认为各大主要社交网络已经过了黄金期,新一代几乎必然会崛起并构成威胁。没错,不少参与ActivityPub的人们也都这么认为。但如今,几十亿用户仍在愉快地登录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其他网站,拉拢他们其实非常困难、让老平台支持新的开放模式更是痴人说梦。

即使是在ActivityPub发展初期,协议的创建者们就已经试着通过更开放的渠道让大型社交网络加入进来。Lemmer-Webber回忆道:“当时我们已经很清楚,必须想办法说服Facebook和Twitter等机构加入进来。我们主动联系了对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即使偶尔能收到一点反馈,对方也表示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没啥意思。联邦社交一点都不新鲜,而且永远不会实现也没法赚钱。既然已经在构建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再建起围墙花园上投了那么多钱,老牌社交网络巨头没有任何理由去搭理什么开放网络。

如今,人们拒绝Mastodon的主要理由是太难上手。整个使用体验也暴露出了ActivityPub的最大问题:该协议不支持任何通用身份系统。在加入Mastodon时,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服务器——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用户理解很多概念,之后在没有任何跨服务器目录的情况下找到要关注的人。它也不提供好用的验证工具,所以如果大家想在联邦宇宙上找到某个特定账户——比如NPR(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那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个猜哪个账户是真的。

取代Twitter拯救互联网,ActivityPub真能做到吗?

在这些问题上,ActivityPub确实应该跟Bluesky等协议取取经。大家也都承认,ActivityPub必须找到更好的身份处理和可发现性方式。Bluesky公司CEO Jay Graber最近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设计这个协议,就是因为我们发现Mastodon生态系统缺少三大关键元素:账户可移植性、全局可发现性,还有可组合/可定制的管理与审核机制。”

用过Mastodon的朋友肯定也有印象,其中的私信机制也非常笨拙。由于大部分Mastodon服务器就是由普通家用计算机充当,所以网络规模越大、性能表现就越差。McCue解释道:“如果Meta上的所有用户突然涌进现在的联邦宇宙当中,那目前这3万左右由个人运行的服务器肯定会立即崩溃。”

但在联邦宇宙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中,最令人头痛仍然是内容审核。这是一项既复杂又成本高昂的任务,而且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容审核作为支撑,社交平台根本就无法正常运转。从各个方面来看,内容审核才是社交企业交付的主要产品,而对它进行去中心化改造意味着只有少数重量级参与者有可能接过这份重任。有些人觉得审核工作可能会成为独立的行业,并分散到多个平台之上;也有人认为由用户管理自己的小型社区就足够了。很明显,谁也不知道该如何一口吃下这么大一块蛋糕。

谁能成为ActivityPub时代的王者?

ActivityPub和联邦宇宙可能迎来的前景,就是由某个单一平台作为默认首选。这就类似于Gmail,虽然他们不是唯一一家电子邮件服务商,但可以当作注册新邮箱时的首选。Mozilla的mozilla.social当然也想达成同样的效果:只要拥有Firefox账户,就可以用它直接登录Mozilla搭建的这个Mastodon实例。甚至连Meta也在开发基于ActivityPub协议的工具,他们明显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用户名背后蕴藏的能量。

但大多数参与开放Web社区的人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使用自己的域名。别相信john@mastodon.social 或者 anna@facebook.com,就用自己的域名——这样才不会因为公司倒闭或者被整体出售给马斯克这样的自恋狂而导致资产损失。如果ActivityPub真能成为社交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那你的身份将在一切Web内容中全面起效。它将是你YouTube频道的名称、是你TikTok的用户名、是Instagram的用户名、是你的手机号码、也是你的Twitter。ID……所有这些,都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统一起来。

作为能支持ActivityPub的微博客平台Micro.blog的运营者,Manton Reece表示:“如果能用自己的域名解决身份问题,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也符合过去这20年来Web世界的运行方式。另一方面,没人能记得住DNS,也没人知道如何配置你的域名。”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对WordPress宣布支持ActivityPub感到无比兴奋——这意味着我们也许很快就能把个人网站转变成自己的唯一在线社交身份。某些域名注册商也在开发类似的工具,Superlink等初创公司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争相提供此类服务。

大多数技术人员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可用性也完全可以快速提升。

不过还有更大的问题亟待解决:ActivityPub能否在保持初心的前提下顺利成长?过去类似的协议都逃不出“兴起、扩展、灭亡”的怪圈。第一阶段:在开放协议上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因为接纳门槛不高而得到快速增长;第二阶段:添加特定于平台的新功能,但对开放协议不够强大、难以上手的抱怨也随之而来;第三阶段:彻底放弃开放协议,表示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微软在早期互联网上就做过这类尝试,Google Talk也曾基于开放的XMPP消息传递标准——可现在怎样了呢?

理论上,像Meta这样的企业也会选择类似的路线。他们可以先推出Fedigram或者Fedbook等服务来吸引大量用户,之后慢慢将开放生态系统拒之门外。但在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人都乐观地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原因是Mastodon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体量,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一定影响力。但这也跟协议的系统性质有关,Dash认为:“这就类似于播客,每段播客最后都会以‘请在Spotify、Apple Podcasts或者您最喜爱的应用上订阅我们’收尾。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播客只是一种协议、而不特定限制于某一家公司。它遵循的是开放协议,用户随时可以带着自己的播客创作转身离开。”

在Dash看来,哪怕ActivityPub在未来真能获得胜利,市场上仍会出现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大玩家。也许没Facebook那么夸张,但规模也绝对会达到一定级别。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不再被平台所束缚,任何想要束缚用户的平台都会快速失去受众。

在为互联网的这一发展愿景奋斗了近20年之后,相信联邦宇宙这个概念的人们终于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虽然要让这一切变成现实,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用户教育,并投入精力打造出真正能为用户服务的成果。但从平台到协议的根本转变,似乎代表着整艘Web巨轮正朝着前所未有的方向启航。几十年来,开放网络总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商战:要么是短信或者电子邮件,要么是像Facebook或者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络。而在ActivityPub这类标准的支持下,Dash觉得“Web终于有了它该有的样子”。

而且这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就连马斯克也不行。

来源:The Verge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3

04/28

11:05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