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7的名片投送安全吗?

美国多地执法机构对iPhone名片投送功能的隐私风险发出警告,但事实证明只是虚惊一场。

近期美国不少执法部门和新闻媒体反复警告人们,iPhone设备上发布的新功能“名片投送”(NameDrop)存在安全风险,这种以无线方式共享联系人信息的选项有可能导致个人资料外泄。

但事实是,名片投送非常安全,关于这项技术的警告过分夸大了其潜在风险。

安全厂商Sophos数字安全专家Chester Wisniewski表示,关于名片投送的警告纯属“危言耸听的无稽之谈”。所以大家没必要担心名片投送,反倒应该警惕由执法部门和新闻媒体散布的这些虚假宣传。

iOS 17的名片投送安全吗?

而且遗憾的是,主流舆论已经不是第一次搞出这种乌龙了。

比如说,尽管执法部门及其他多方面都曾发出警告,但用户在咖啡厅和机场等地使用公共Wi-Fi或者手机充电器都不会造成安全隐患。与法国监管机构近期发布的可怕结论相反,我们的智能手机也根本没什么辐射风险。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因为技术引发的风险和隐患,但就如这次的名片投送事件一样,大多数情况其实根本不值得我们为之浪费精力。下面,我们将一同了解名片投送的真实情况,如果你觉得这项功能没什么用,也可以通过后面的方法将其关闭。

名片投送是如何运作的,它安全吗?

名片投送是苹果最近为iOS 7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当我们手持苹果设备并与其他用户面对面时,可能会看到一条弹出消息,询问是否要保存对方的联系人信息或共享照片。

这项功能与苹果之前的隔空投送(AirDrop)功能略有不同,因为确实有人曾利用隔空投送向附近的陌生人发送不雅照片。

隔空投送适用于彼此相距约9米的苹果设备,而且要求双方手机同时开启Wi-Fi和蓝牙。

但根据苹果的介绍,名片投送要求两台苹果设备相距几厘米才能生效,几乎可以说是相互紧贴的状态。

另外,两边的设备都需要先完成解锁才能使用名片投送,同时由用户主动选择要共享的联系人信息。

所以唯一的风险也只存在于理论层面:骗子已经贴到了我们脸上,而我们自己又错误地同意与对方分享自己的联系人信息。也就只有这种可能了,无意之间泄露信息的概率为零。

那么,为什么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地的执法部门为什么要在Facebook上发布类似的消息,大肆渲染名片投送的隐私风险呢?说实话,我也想不通。

如果大家心中仍有疑虑,或者觉得很少会用到这项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闭这项功能。当然,这种担心显然是没必要的。

要关闭名片投送,点击iPhone上的“设置”应用,之后点击“通用”-“隔空投送”-再关闭“将设备互相靠近”的开关(关闭时,按钮将由绿色变为灰色)。你也可以通过这一步骤随时重启名片投送,与新朋友轻松分享自己的电话号码、邮箱地址或者照片。

iOS 17的名片投送安全吗?

其实名片投送是隔空投送功能的一项升级,它的开关选项也在隔空投送的设置下面,但是隔空投送可以用来传递图片、网址等各种信息,所以与其担心名片投送的风险,不如想想如何安全使用隔空投送。在使用这项功能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将隔空投送设置为“不接收”或“仅限联系人”,这样就能降低从周遭陌生人处意外收取照片或文件的风险。

散布恐慌本身也会构成风险

很多人长期生活在对技术风险的担忧当中,而这份责任很大程度上要由官方的相关机构和新闻媒体来承担。一番添油加醋之后,他们总会把事情描述得比实际情况可怕得多。

相信很多人应该听说过所谓“果汁劫持”,执法部门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犯罪分子向手机充电器植入软件,导致普通用户在商场、机场等地免费充电时遭遇个人数据泄露。

确实,如果您本人做的是特情工作、或者属于可能被监视的目标,那确实不应该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充电器。

但只要稍微想想,我们就能知道黑客们想这么搞会有多困难。他们得亲身前往机场或者商场,并对手机充电器进行一番精密的改造操作。事实上,窃取普通民众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种更简单、安全的办法。

几个月前,有位忧心忡忡的读者发来求助邮件,询问在门店刷信用卡会不会遭遇风险。跟果汁劫持一样,风险的确存在,但几乎没有犯罪分子愿意冒着抛头露面的风险亲自前去盗取你的信用卡资料。

还是那句话,虽然理论风险的确存在,但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活动其实都很平淡无聊、不像007电影那么紧张刺激。既然有更简单的信用卡信息窃取方法,他们干嘛非得以身犯险?

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当中,有限的精力不可能、也不应该被耗费在各种各样无谓的威胁身上。所以需要担心的是不是名片投送,而是某些影响力不小,却总是张口就来的官方部门和新闻媒体。

来源:至顶网商用办公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3

12/01

10:38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