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原创

AMD Ryzen 5 PRO 8600G(以下简称“8600G”)与Intel Core i5-14500(以下简称“14500”),探寻谁才是主流商用办公场景下的更优选择?

上一次,我们深入探讨了AMD锐龙7 8700G与英特尔酷睿i7-14700在高端商用领域的巅峰对决,那场比拼让我们看到了旗舰级处理器如何为复杂的商用办公生产力任务注入澎湃动力。(点击阅读)

这次,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两位“大师兄”身后,同样光芒四射的“小师弟”——AMD Ryzen 5 PRO 8600G(以下简称“8600G”)与Intel Core i5-14500(以下简称“14500”),探寻谁才是主流商用办公场景下的更优选择。

如果说旗舰对决是为专业用户展示“天花板”有多高,那么对于构成市场主体的99%的职场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地板”够不够稳,日常体验顺不顺滑。

坦白说,人人都无法忍受连打开表格都会卡顿的PC。因此,这一次我们坚持以“快”作为评测的“基准线”——毕竟,响应迅速、无需等待的流畅感,才是现代办公场景最朴素和最核心的普遍诉求。

带着这个标准,我们请上本次的主角:一台是搭载了8600G的联想启天M550商用主机,其主频可达4.35 GHz,配备32GB大内存和接近1TB的固态硬盘,图形核心是AMD Radeon 760M。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联想启天 M550 商用主机

另一台同级别的商用主机,搭载了14500,基础频率2.60 GHz,同样配备32GB内存,但存储空间阔绰地给到了2TB以上,集成的图形处理器是Intel UHD Graphics 770。

在正式“开跑”前,我们有必要先聊聊这两颗“芯片”背后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8600G属于AMD锐龙8000G系列处理器,其“N-0.5代”的理念,意在CPU架构与同代(N代)产品看齐的同时,又将核显性能和AI能力这两个关键领域,提前推向了准下一代的高度。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该芯片采用先进的4nm “Zen4”高能效架构,拥有6个“全大核”设计,确保了在各种负载下稳定且高效的性能输出;更内置了RDNA 3架构的Radeon 760M集显,还集成了独立的Ryzen AI 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为AIPC时代预留了宝贵的“舱位”。

其对手,则是市场上关注度较高的Intel 14500。凭借“6p核+8E核”的规格,在主流市场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当AMD的“全能选手”遇上Intel的“多核战将”,主流商用PC的核心之战已经打响。至于谁在日常办公、内容创作和AI浪潮中更胜一筹?

让我们用数据,来评判高下......

商用“核战” AMD派出6核“精兵”8600G

GeekBench 6是衡量处理器理论计算性能的标杆。在单核性能方面,8600G跑出了2684分,而14500为2577分,8600G领先3.99%。这一优势直接反映了AMD Zen 4架构在指令集效率(IPC)和高加速频率上的优势。

事实上,对于软件启动、网页加载等大多数需要快速响应的办公应用而言,更高的单核性能意味着更低的延迟和更顺畅的操作体验。

多核性能方面,8600G以11875分,1.72%的优势,高于14500的11671分。这一结果尤为值得关注。14500拥有6个性能核(P-core)和8个能效核(E-core),共14核20线程,在核心数量上远超8600G的6核12线程。

但是,8600G却凭借6个性能强劲、架构统一的“全大核”,在实际多核测试中依然实现了反超。这表明其Zen 4大核心的性能更高,且避免了P+E混合架构的线程调度开销,以及优化不到位的问题,展现出“少而精”的设计哲学。

文件压缩方面,8600G以1.27 GB/s的速度,高于14500的0.8 GB/s,领先幅度达37.01%。具体来看,文件压缩和解压缩是办公时的常见操作,这项性能的领先,得益于Zen 4架构强大的整数和浮点运算能力以及高效的缓存体系,能显著缩短处理大型压缩包时的等待时间。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GeekBench6 测试数据

“核”数量“祛魅” 办公“真效率”藏在架构里

从PCMark 10 测试的子项目中,也能反映出办公场景下的具体差异:

在应用程序启动方面,8600G表现出色,以15546分领先14500的13228分,优势达14.91%。这与其在GeekBench单核性能上的领先优势相吻合,这也表明,8600G能更快的启动应用,从而提升办公效率。

在视频会议场景下,8600G跑出的8442分比14500的8179分高出3.12%。从办公场景看,现代视频会议不仅需要CPU处理基础的音视频编解码,还要应对背景虚化、AI降噪等日益复杂的计算任务,对处理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高负载的场景下,AMD 锐龙 5 8600G得益于其高效的 CPU 核心和强大的集成显卡(GPU)的协同处理能力,能提供更稳定、更流畅的会议体验。

在网页浏览测试中,8600G以2.06%的优势领先14500,前者为10396分,后者为10182分。尽管现代浏览器优化已非常出色,但在处理复杂网页和多标签页等高负载场景时,8600G 更快的单核响应速度,能确保用户获得更胜一筹的流畅体验。

电子表格是商用办公的重要工具,这一项目的差距也最为悬殊。8600G获得12428分,而14500仅7356分,领先幅度达到40.81%。对于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复杂公式和数据分析场景,这一差距是革命性的。其背后原因,除了Zen 4架构本身强大的计算能力外,对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也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指令集能极大地加速计算和建模等任务。

文档编写分数方面,8600G以7771分领先14500的7102分,优势达8.61%。这也说明8600G在处理长文档、图文混排时的响应更迅速。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PCMark 10 测试数据

对于不配备独立显卡的商用PC而言,集显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上限。在这方面,8600G与14500的对比,展现出显著的性能差异。

在图形和创意相关的基准测试中,8600G展现出更强的优势:

3DMark03 图像渲染测试中,8600G得分高达96122分,而14500跑出了34713分,前者是后者的2.77倍,领先幅度为63.89%;PCMark 10 照片编辑测试中,8600G以11408分,领先14500的8392分,优势达26.44%;在PCMark 10 渲染与视觉化测试中,8600G的领先优势扩大至34.58%,以8666分超越14500的5669分。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3DMark03测试(左)  PCMark 10 测试(右)

一系列数据背后的原因,在于8600G内置的Radeon 760M集显,在性能上强于14500的UHD 770集显。这种性能差距源于底层架构的差距——Radeon 760M采用了与AMD独显同源的RDNA 3架构,拥有8个CU和2.8GHz的频率,而UHD 770则仍保持以往的架构设计理念,性能释放相对保守。

在功耗测试中,Cinebench R23结果显示,8600G在全核满载时,其功耗被主板的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机制限制在88W的PPT(Package Power Target)。而14500在相同场景下功耗甚至超过150W。

数十瓦的差距,对企业而言,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对于一个拥有200台电脑的中型设计企业而言,如果PC平均每天高负载运行4小时,仅凭功耗优势,一年就能节省高达9200度电。若以商业用电均价计算,这相当于直接节省了近万元的电费开销。

从商用办公场景看,8600G的性能优势也意味着,其足以流畅运行Photoshop、轻度CAD等创意软件,而UHD 770则更多地局限于满足基本的桌面显示需求。此外,其卓越的功耗控制直接带来了极佳的散热表现。用户仅需搭配百元级的入门风冷散热器,便能将8600G的满载核心温度轻松压制在70℃以内,也为企业节省了一笔可观的高端散热器采购预算,实现了省电与省钱的双重价值。

NPU重定义“生产力”  拿下新一代办公PC“入场券”

如果说基础性能测试衡量的是商用办公场景的“现在”,那么AI性能的对决,则是在加码“未来”的办公。随着AIPC正成为新的办公生产力工具,PC的AI能力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价值。

为了探究这场关乎未来的对决,我们采用本地部署DeepSeek大语言模型,对8600G与14500进行AI推理测试:

具体而言,在本地部署320亿参数的DeepSeek模型测试中,8600G的模型输出速率达到2.95 token/s,相比14500的1.75 token/s,快了40.68%;在提示词处理速率上,8600G以5.8 token/s的表现超越了14500的4.51 token/s,优势达22.24%;模型加载时间上的差距尤为明显,8600G仅需12.55秒即可完成,而14500则需要22.46秒,前者快了78.96%。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本地部署320亿参数DeepSeek任务测试

当测试压力升级,提升至本地320亿参数DeepSeek的4任务并发场景时,8600G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其模型输出速率为1.7 token/s,比14500的1.17 token/s快31.18%;提示词处理速率则以2.32 token/s对1.58 token/s,8600G领先31.9%。在并发的模型加载时间上,8600G用时13.07秒,相比14500的45.19秒,速度提达到惊人的245.75%。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本地部署320亿参数DeepSeek的4任务并发测试

在本地部署140亿参数DeepSeek模型的较轻负载的测试中,8600G的优势依旧明显。

单任务下,8600G的模型输出速率为6.57 token/s,比14500的3.82 token/s,前者优势达41.86%;提示词处理速率上,8600G的15.68 token/s也比14500的14.15 token/s,效率提升9.76%。模型加载时间方面,8600G仅用5.53秒,相比14500的19.35秒,快了近250%。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本地部署140亿参数DeepSeek单任务测试

140亿参数的4任务并发场景下,8600G的模型输出速率达3.9 token/s比14500的2.68 token/s快了33.5%,2.05秒的模型加载时间,也比对手的3.77秒快了83.9%。

 解锁商用办公的“效率密码”  Ryzen 5 PRO 8600G交出“全场景”答卷

本地部署140亿参数DeepSeek的4任务并发测试

从结果看,8600G在几乎所有AI本地部署的测试中,都取得了巨大优势。其原因在于,8600G内置了独立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这使得其可以实现将AI负载智能地分配给最适合的硬件单元。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在主流商用场景下,8600G的优势更加全面。

具体而言,基础生产力方面,8600G凭借更强的单核性能和高效的全大核设计,在综合办公测试中全面胜出,尤其是在数据密集型的电子表格处理上,其领先是“代际”级别,能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

在图形和创意能力上,RDNA 3架构的Radeon 760M集显赋予了其远超传统集显机的能力,能为企业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提供了更高的附加值。

功耗方面,8600G极佳的温度控制,也帮助用户在商用过程中,彻底告别了高负载下动辄撞上100℃温度墙而降频、影响应用体验的困扰,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额外采购高端散热器的预算。

在AI能力上,内置NPU的8600G在本地AI应用中的高效表现,对于希望拥抱AI、提升智能化办公水平的企业而言,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决定性优势。

坦白讲,8600G可以用——均衡、高效、智能来概括。其并没有陷入核心数量的竞赛,而是通过先进架构、强大核显和AI引擎的有机结合,打造了相比同级别竞品几乎没有短板的“六边形战士”。

因此,对于寻求高性价比、高能效、并希望为未来AI技术浪潮做好准备的企业而言,8600G是更全面、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选择。

来源:至顶网商用办公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07/22

10:09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