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惠普新一代捷系列,看智能办公时代的设备升级路径。
在日益复杂的办公环境中,企业对“设备稳定性”和“办公效率”的要求变得前所未有地迫切。打印机,作为最基础却也是最高频使用的设备之一,常常被忽视,直到那一刻它停摆,人们才意识到它在整个办公流程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惠普春季打印机新品发布会暨合作伙伴大会”上,惠普发布了全新一代捷系列双面激光打印机。全线9款新品的发布。面对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三大痛点:高频需求、成本压力和系统兼容,惠普交出了一套系统化的答案。
高效输出,才配得上高频办公场景
在数智化浪潮的裹挟下,各类企业加快数字部署节奏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更高效的线下处理能力。打印机不再是后台支持,而是流程链条上的关键节点。
惠普新一代捷系列A4双面激光打印机,针对企业最关心的“速度+效率”问题做出了技术级回应。其多个型号在A4单面打印下可达30页/分钟,自动双面也达到了15页/分钟,轻松应对批量文档、高强度输出的办公需求。
与此同时,打印分辨率高达1200×1200dpi,不仅字迹清晰,图形锐利,更保证了专业级的视觉呈现,无论是投标资料还是医疗报告,都能保障信息清晰度与档案标准。
尤其在金融、教育、医疗等对文档质量和速度均有高标准的行业里,这种高输出能力正在成为“标配”。
全场景兼容,是一台打印机的“内功修炼”
但速度和质量只是“表功”,真正决定打印机能否胜任复杂场景的,是它是否具备出色的介质兼容性与灵活处理能力。
这次全新推出的捷系列,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多介质与多尺寸文档的处理需求。它支持从60g/m²到220g/m²的纸张范围,能适配普通纸、卡纸、标签纸、棉纸、薄纸等多种介质类型。加上双纸路设计与1页优先纸路结构,实现了同时处理不同任务的可能性——对窗口服务类岗位,如政务大厅、医院门诊等尤为友好,显著减少换纸频次和人工干预。
这些看似细节的提升,恰恰是提升办公效率的关键“隐形手”。
更聪明的打印方式,更少的操作负担
打印机不只是“工具”,更是智能办公生态中的一环。
在这一代捷系列中,惠普显然赋予了它更强的智能化能力。即将在6月上市的四款Wi-Fi机型(如HP Laser MFP 323sdnw、303dw等),不仅具备无线连接能力,还可实现打印任务的远程下发、耗材余量的实时监控、打印状态的直观掌控。
用户无需繁琐设置即可完成驱动安装,同时还能实现对多种文件格式的跨平台兼容输出。这种“即插即用”的便捷体验,大大降低了企业部署和员工上手的门槛,是智能办公设备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土制造与系统适配,成就真正的“中国企业之选”
这代捷系列另一显著亮点,是对本土需求的深度呼应。
不仅所有型号均为中国本土制造,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也极高,满足政府采购的合规标准。同时,它兼容包括统信、麒麟、中科方德等主流国产操作系统,甚至支持纯血鸿蒙系统,彻底打通了软硬件兼容性壁垒。
在系统语言方面,它支持PCL6、GDL等多种打印语言,能精准解析复杂图像和字体内容,为多行业、多系统、多平台构建起高适配的打印通道,显著降低企业部署成本。
这种软硬件双重适配、操作系统全面兼容的能力,是惠普深耕中国市场四十余年的成果积淀,也是其“以用户为中心”战略落地的最直观体现。
不是孤勇,而是体系化产品布局的延续
从跃系列、优系列,到如今的全新捷系列,惠普用稳健的产品矩阵搭建出一条涵盖中小企业到大型机构、从办公通用到行业定制的商用打印路径。
这不仅体现了对市场细分需求的精准识别,更彰显出其“场景先行”的产品战略思维。不是追求单点性能的堆叠,而是通过组合拳构建“以需求为原点”的打印方案解决能力。
这9款新品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与在售捷系列形成功能与定位的互补,从有线打印到无线连接,从单功能到多任务处理,共同构成一个更为丰富、稳定、灵活的打印生态。
打印机的“变形记”:从后台工具到前台战力
打印机曾一度被视为“后台工具”,而如今,它的角色已经变得越来越前端:它要为远程办公提供支持,要为智能系统打通出口,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连接物理世界与信息系统的接口。
而这次惠普新一代捷系列的发布,显然就是在这个角色定位中交出的一份答卷。
它不只是产品线更新,而是一次产品哲学的重塑:打印不再是静态的、被动的输出环节,而是成为效率系统中的主动参与者。
沉稳之中,有科技的锋芒
真正优秀的办公设备,不一定张扬,但一定可靠;不一定复杂,但一定懂你所需。
惠普新一代捷系列双面激光打印机,选择在这样一个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发布,并非偶然。从稳定耐用的硬件设计,到智能易用的软件适配,从对复杂纸张的全面支持,到对本土系统的深度兼容,它所代表的不仅是打印机产品力的一次提升,更是整个商用打印思维方式的一次进化。
在看似寻常的输出背后,正是企业效率的起点;而在那些默默运转的设备之中,也同样藏着改变的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迪拜Gitex 2025大会上,阿联酋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雄心备受关注。微软正帮助该地区组织从AI实验阶段转向实际应用,通过三重方法提供AI助手、协同AI代理和AI战略顾问。微软已在阿联酋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去年培训了10万名政府员工,计划到2027年培训100万学习者。阿联酋任命了全球首位AI部长,各部门都配备了首席AI官。微软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在公民服务和金融流程等领域实现AI的实际应用,构建全面的AI生态系统。
Google DeepMind团队发布了EmbeddingGemma,这是一个仅有3.08亿参数的轻量级文本理解模型,却能达到7亿参数模型的性能水平。该模型在权威的多语言文本嵌入基准测试中排名第一,支持250多种语言,特别适合移动设备部署。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编码器-解码器初始化、三重损失函数训练和模型融合技术,实现了性能与效率的完美平衡,为AI技术普及化开辟了新路径。
苹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名为FS-DFM的新模型,采用少步离散流匹配技术,仅需8轮快速优化即可生成完整长文本,效果媲美需要上千步骤的扩散模型。该模型通过三步训练法:处理不同优化预算、使用教师模型指导、调整迭代机制来实现突破。测试显示,参数量仅1.7亿至17亿的FS-DFM变体在困惑度和熵值指标上均优于70-80亿参数的大型扩散模型。
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首次深入研究AI编程工具Claude Code在真实开源项目中的表现。通过分析567个代码贡献,发现83.8%被成功接受,54.9%无需修改直接使用。AI擅长重构、测试和文档工作,但需要人工修正bug处理、代码风格等问题。研究揭示了AI编程工具的实际能力边界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