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在新基建的推动下,也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步伐。危中寻机的磕绊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政企选择“上云”转型,完成自身数字化建设。
在此背景下,以“云可信,创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电子云战略与产品发布会,即将于2020年9月9日在湖北武汉盛大召开,这也宣示着中国电子将正式进军云计算市场。对于政企市场而言,中国电子云的到来恰逢其时,犹如一场“及时雨”,必将在市场上引起剧烈反响。
新形势下,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考
一直以来,“数字化”这三个字对于政企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已步入“高速公路”模式,万亿级的巨大市场造就了国内云服务商“百舸争流”的局面,众多互联网原生企业颠覆并打破了传统IT的常规。但这种“互联网基因”却与政企所需要的云,在管理、建设云的规模、建设路径上有很大不同。这就意味着,在这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变革中,政企需要选择一朵更适合自己的云。
秉承着国家级云服务商的重任,中国电子云将业务着重布局在政务这一重点领域,通过提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政府、公共服务、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最安全、最可靠、最适用的全链条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及运营能力,以加速推进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而中国电子为何要进军云业务,又为何选在这个时间点进入,答案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十年磨一剑,中国电子云的技术集大成
“云”是政企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新基建提出后,云计算的重要性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随着云计算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政企加速上云已是“板上钉钉”。可以说,政企市场是当前阶段云计算发展最快的领域,中国电子看到了产业新机遇,十年磨一剑,中国电子云闪亮登场。
首先,是天时。中国电子是国务院认定的以网信产业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而网信产业目前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本身是汇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一个出口或者表现形式,所以中国电子云的到来是必选项。加之政企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部队”,具有极强的标杆示范作用。政企转型的头雁效应也将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稳步推进,从而自上而下地推动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次,是地利。中国电子作为体量巨大、架构复杂的央企,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实践经验,更懂政府、公共服务、大型央企/国企的云服务应用场景。此外,中国电子有深厚的技术和产业积累,成功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 “PKS”体系(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安全),拥有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整机到以蓝信为代表的应用系统的国内最完整的自主先进产业链;通过在2019年对易捷行云EasyStack的数亿元战略投资,中国电子也打造了基于“PK体系”的企业级云基础架构。
最后,是人和。中国电子云组建了一支云实力强劲的顶级团队,团队中人员均来自国内外云计算行业的专家,具备云计算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前瞻战略、技术趋势。这确保了团队自上而下的云行业骨骼,可谓是一支最懂中国市场的云团队。
据悉,这次大会即将正式亮相的“中国电子云”,是中国电子网信技术能力的输出平台,是中国电子技术的集大成者——以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为内核,从操作系统、到云计算基础服务、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安全应用等方面,皆体现了国内最完整的全栈立体化服务能力。
厚积薄发,那朵更懂政企市场的云要来了
当前中国政企到底需要怎样的“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考究一下,服务政企上云的云计算厂商的必备条件:其一是前瞻的政企行业洞察,其二是丰富的政府合作和企业实践,其三是充足的技术和资源储备,最后是经过实践的全链条自主、安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说到这里,相信政企需要什么样的“云”,答案已呼之欲出,它必须是与时俱进、持续进化、全栈能力、自动运维、专属运营、兼顾安全的一朵云,而中国电子云符合上述一切需求,其专属公有云的特点正是瞄准了市场需求巨大的政企市场。
9月9日,以“云可信,创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电子云战略与产品发布会即将在湖北武汉盛大举行,中国电子云的“神秘面纱”也将全面揭开,何谓兼具懂技术、安全可信、躬身入局三个特质的“时代之云”?与大家共同期待。关注“中国电子云”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