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关注了日前召开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那肯定不止一次看到过Qi 2的身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nker和Mophie都发布了采用该标准的新产品。
那么,Qi 2究竟是怎么回事?Qi 2真比它的上代标准更好,而且值得我们关注吗?对于后一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Qi 2所带来的,可不止是对现行无线充电标准的简单升级。
先来说说第一代Qi。很多朋友可能还没意识到,如今为人所熟知的这项技术标准早在奥巴马执政首年就已经诞生,而且一直在探索可行的无线充电的更多可能性。诺基亚Lumia 920是首款支持Qi无线充电的产品——请注意,就是如今几乎被大家所遗忘的那个诺基亚。紧随其后的是三星,他们也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的Galaxy S3。到苹果在iPhone 8上引入该标准时,Qi早已确立了自己在Android世界中不可动摇的江湖地位。
如今,无论是从设备还是配件丰富度上来看,Qi都已经成功碾压大部分竞争对手。各种办公环境和家居用品中都有Qi无线充电的身影。根据无线充电联盟(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的说法,目前市面上在售的Qi认证产品已经超过9000种。
而在初版亮相的15年之后,Qi 2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通过第三方配件首度推出。无线充电联盟这项新标准提高了充电效率,就是说充电过程中的电力损失将进一步降低。
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升级当数“磁功率分布图”(Magnetic Power Profile)。也就是说,要想获得Qi 2的认证,制造商必须添加磁力锁定设计。上代Qi标准之所以充电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设备与充电线圈往往难以完美对齐。而Qi 2要求在设备和充电装置上添加磁铁,这样就能让两端轻松对接到位。
大家可以将其理解成iPhone上的MagSafe,只是跨设备版本。换句话说,预计未来几年,更多Android手机将逐步拥有自己的MagSafe。另一方面,虽然苹果在接纳Qi上似乎晚于市场一步,但iPhone 15却率先成为市场上首批支持Qi 2的手机之一(没准苹果会顺势将其命名为“MagSafe 2”)。
无线充电联盟指出:“Qi 2将促进开发出速度更快的无线充电技术,同时确保过程安全、不致缩短电池寿命、也不会损坏接收端设备。Qi 2还将通过其他方式推动产品创新。磁性锁定功能将能够支持新的产品外形,例如AR/VR头显。Qi 2也将支持以磁性方式吸附在手机背面的其他新型配件,包括外置电池包。”
目前无线充电联盟共有344家参与厂商,包括苹果、三星、联想、高通、谷歌、微软等,因此预计相关成果将很快落地开售。新标准将向下兼容第一代Qi,但在两端同时使用Qi 2设备加Qi 2充电器无疑能够发挥最高充电效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