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语音沟通,为什么有人宁愿发语音信息也不打电话?

打电话?不行!语音信息?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信息淹没、对来电充满焦虑、对视频聊天倍感倦怠的时代下,于是人们开始转向另外一种交流方式:语音信息。

语音信息,也被称为“语音记事”或“语音短信”,是人们相互发送的简短录音(但不是语音信箱的留言),目前在WhatsApp、iMessage和Telegram等流行消息应用中都有内置。

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最近,语音信息正席卷群聊和一对一聊天。根据YouGov对1000名美国成年用户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62%的美国民众表示他们发送语音信息,约30%的受访者每周、每天或一天多次以这种方式交流。年轻人使用语音信息的频率更高,在接受调查的18至29周岁人群中,约43%表示他们至少每周使用一次这项功能。WhatsApp去年也表示,每天通过该应用发送的语音信息已超70亿条。WhatsApp消费产品负责人Zafir Khan更表示,有些人使用语音信息的频率甚至超过了文本交流。

新泽西州西顿霍尔大学21岁的学生Kennedy Dierks表示,“我每天都使用语音信息,我觉得这种方式比文字更能体现个性。”

Dierks谈到,语音信息是过去一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起来的。她最近刚刚使用这项功能向一位朋友简要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约会,她觉得这种“讨论”比用文字表达更容易。普遍来讲,语音信息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能让人们分享语言表达承载的丰富内涵,包括语气、情绪和幽默感,同时又不像打电话那样会强制占用他人时间、带来不便。

佛罗里达州坦帕市30岁的平面设计师Hannah Ayla谈到:“一想起我打去的电话可能打扰到对方,我就觉得很焦虑”。而且她手臂长期疼痛、无法发送短信,所以语音信息相当于“挽救了她的人际关系”。

但语音信息也有自己的缺点。如果内容太长或者太过杂乱,听起来就非常乏味,这种情况并不鲜见。而且如果正在开会或工作,也很难悄悄发送语音信息。

社交媒体顾问Matt Navarra是WhatsApp语音信息的深度用户,他表示:“我首先尊重一个事实,即大多数人并不打算认真听取一段好几分钟的讲述。用简短的方式往来交换意见可能更好。否则你相当于垄断了对方的时间,这真的很烦人。”

根据个人经验,我自己也经常使用语音信息跟居住在不同时区的海外朋友保持联系。通过语音信息,我可以向他们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变化,又不会因冗长的文字令对方不知所措。我发现这样的交流方式更周到体贴,虽然听一段两分钟的语音片段要比浏览文字耗时更长,但语音信息的存在降低了立即回复的压力,让我能够真正倾听朋友们的谈话,并在有空时更认真地予以回应。

相较于一字一句的纯文本信息,语音信息又蕴含着情感层面的深度和细微差别。人们广泛接受这种相对较新、更具表现力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背后,可能反映出更深层次的现象: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消退,我们渴望加强关系,也开始摆脱社交隔离与孤独自处的特殊时期。

我跟几位狂热的语音信息用户交谈过,深入研究了语音跟文本交流背后的门道,希望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什么更偏爱语音信息、它又如何塑造着我们的人际关系。

语音信息的科学原理

人们在特定情况下更喜欢语音信息、而非文本信息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当我们通过声音倾听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

研究表明,即使只有短短几秒,在听到对方的声音时,人们能够获取大量所谓“副语言线索”,而这是文本无法实现的。这些暗示——比如有些人在兴奋时说话音量会提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信息,特别是讽刺或幽默等复杂情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Juliana Schroeder表示,尽管副语言暗示往往非常微妙,但却会以“人性化”的方式提醒我们,无论对方是谁,其首先“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Schroeder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听到、而非阅读到内容时,不仅能更好地把握“移情准确性”,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对方所处的精神状态,让对话双方的关系变得清晰且相关。Schroeder意识到,听取对方的话语能感受到对方“精神上的能力”,包括体贴感、情绪化和讨喜之处。

在一项实验中,持自由主义观点的人们接触到了拥有保守观点的对象。跟单纯阅读内容相同的文本相比,听取语音时双方对对方的负面看法确实会更少一些。

从更个人的层面出发,研究结果也跟我自己搜集到的人们喜爱语音信息的理由相符。有好几个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愿意用语音信息来表达复杂的感受,是因为这些内容可能无法在文字上得到确切体现。比如你担心对方可能会不高兴,或者是想向对方表达我们自己没有不高兴等等(比如简单的“行吧”和“没关系”,都可以被解释为完全相反的两种情绪)。从本质上讲,语音信息有助于澄清错误表达。

来自旧金山湾区的语音信息用户Ashley Alderton表示,“有时候,我们往往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打扰到了朋友。如果想让别人放心,通过语音来表达情绪会比较简单,因为语气本身就能说明问题。”

不仅仅是温和的语气,还有真实感,这也是纯文本信息根本无法实现的。

例如,Ayla说当她因为手术预约时间变化而被迫临时取消约会时,她就果断选择了语音信息。

如果发文本的话“感觉会很假”。Ayla非常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因为当时的约会对象现在已经成了她的男朋友,而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她的声音,他很可能不会相信。

另外,语音信息相较于文本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营造出更好的私密感。在iMessage上,语音信息会默认在两分钟后消失,因此更具临时性。当然,如果对方愿意,也可以将内容保存成音频再发送出去,所以这里谈什么隐私感似乎有点一厢情愿。但无论如何,很多人确实表示隐私感强是他们更愿意发语音信息的理由。

另外,很多人会直接把语音发送出去,这也会增加音频消息未经过滤的真实氛围。WhatsApp和iMessage都默认对语音信息做即时发送,虽然二者也都允许用户在发送之前再听一遍、在需要时重新录制,但直接发肯定要简单得多。而文本处理往往要字斟句酌,用起来感觉更麻烦。

Ayla说她在发语音信息就是简单的按下说话、松开发出。“如果还要重新听一遍,那我可能会永远纠结说得好不好。”
很多语音信息用户表示,这种方式比编写文本更省力,特别是在即兴对话的场景下。

Alderton承认:“如果两个人正在讨论某些很傻的问题,比如真人秀或者其他好笑的故事,那语音的效果比文本好得多。”

跨文化沟通

虽然语音信息在美国似乎更受欢迎,但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逐渐接受这种沟通方式,特别是在WhatsApp自2013年以来的持续推动之下。

WhatsApp的Khan表示,语音信息就像“一种均衡器,拉平了不同语言的输入门槛。”他就在用这项功能跟巴勒斯坦的亲戚们联系,对方可以直接用乌尔都语跟他交谈,但却很难输入。在YouGov的1000名美国用户民意调查中,约13%的人表示他们会专门用语音信息来克服语言障碍。

语音信息在某些特定地区还更受欢迎,因为“在某些文化中,人们似乎天然更倾向于使用语音。”例如,这项功能在南美洲和西非的WhatsApp用户中就更受青睐。

27岁的旧金山科技企业家兼Spero Studios创业顾问Gloria Felicia表示,她的家人在印度尼西亚,这里语音信息用得就不多:“在印尼人看来,直接发语音信息是种无礼的行为。但在中国,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把发语音当成家常便饭。即使是在私人关系,比如男女朋友之间,我认识的人们也几乎从不相互发文字。他们整天都在发送和接收彼此的语音信息。”

语音信息之所以获得了强大的国际吸引力,可能是因为WhatsApp一直将其作为一项核心功能,而WhatsApp在美国以外的用户群体历来可观。Meta在多年前收购的这款聊天应用甚至也是印度和巴西等地最受欢迎的通讯类软件。

Khan表示,在很多国家,“我们经常看到用户更多使用语音信息来彼此交流。我们希望打造一款足够灵活的应用,让人们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相互沟通。”

一时兴起,抑或意义深远的转变?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理解了人们喜欢语音信息的理由。但这种新的消息形式真的改善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吗?它到底是偶然蹿红,还是真正引发了意义深远的转变?

多项研究表明,人们在接打电话时确实比文本交流更能感受到社交联系。我们不知道同样的道理是否适用于语音信息,毕竟跟电话不同,语音信息具有“异步性”。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市场营销学教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

他在最近的访谈中表示:“在视频通话时,你能看到我边说话边点头,你也可以插话提问……再由我做实时回复。”这种电话和视频通话的特性建立了社交纽带,但语音信息恐怕实现不了同样的效果。

而且语音信息也不像文本信息那么方便,因为收听需要占用更长的时间。

因此,语音信息并不适合所有人。Navarra表示有些人觉得语音信息很烦,而且好处主要集中在发送者这边、接收者未必很喜欢。

“这是一种非常自我的沟通方式。”

WhatsApp的Khan承认,语音信息“比文本更难以接收”,所以该应用才推出了相应的功能,帮助那些时间紧迫的用户更便捷地使用语音信息,例如更快的播放速度。该公司还在测试语音信息的自动转录功能,快速将语音转换成文本,但这同时也就消除了蕴藏其中的个性与魅力。

即使有了这么多方便的功能,语音信息还是要比文本内容更耗时(至少对接收者而言),同时又不具备电话或者面对面聊天的“同步”优势。

堪萨斯大学传播学教授Jeffrey Hall认为:“我其实不太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项技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沟通效率。”

但语音信息仍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折衷”。它永远无法彻底取代文本的高效率和电话的实时交流,但却是二者之间的有效补充。

在这个似乎有着无穷无尽交流方式的时代,人们选择语音信息有其必然性。这表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们——正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日常交流习惯。他们不再默认使用短信、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开始转向对自己来说更自然的沟通形式。因此,我猜语音信息会长期存在下去,在最适合自己的场景下在沟通双方之间建立起社交纽带。

来源:Vox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3

04/07

12:09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