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公布了北京市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第二批认定名单,人工智能企业影谱科技名列其中。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智慧广电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推进北京市智慧广电建设和发展。北京市广电局组织开展了2021年北京市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申报、评审工作。该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综合评议,报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认定影谱科技等15家单位为北京市智慧广电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同获认证的还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单位。
“智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主要渠道,已经成为时代命题,写进《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向智能化演进,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交融渗透到广播电视各层面和关键环节,为公众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带来深层次变革。
对于广电及内容创建者来说,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使生产过程简化已经进入业务实质。影谱科技推出的智能影像生产引擎AGC(Automatical Generated Content),可助力广电体系实现低成本、高效益、高精度的视频内容生产,创作和传播出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正能量影像内容,被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评为“2020年北京市推动智慧广电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奖励项目”。
人工智能作为智慧广电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能够为广电的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已经成为智慧广电的重要突破点。这是一场人工智能技术对广电产业的全方位赋能,在效率、成本、创收和个性化体验等层面实现全面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先进的AI模型在面对信息不完整的数学问题时,缺乏主动询问澄清信息的能力,更倾向于基于假设给出答案。
中南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TextAtlas5M数据集,包含500万图像-文本对,专门解决AI长文本图像生成难题。该数据集平均文本长度148.82词,远超现有数据集,涵盖广告、学术、教育等真实场景。配套的TextAtlasEval基准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商业模型也面临显著挑战,为AI图像生成技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11岁就梦想造人形机器人的Bernt Bornich,用'huggable'形容他的Neo Gamma机器人——这个能举起150磅的66磅'运动员',正以家庭为试验场突破AI学习瓶颈:'工厂20小时就触及学习天花板,而家庭环境的多样性才是通往AGI的钥匙'。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创建了史上最难的AI视觉测试ZeroBench,包含100道精心设计的视觉推理题目。在这项测试中,包括GPT-4o、Claude、Gemini在内的20个全球最先进AI模型全部得了0分,暴露了当前AI在基础视觉理解上的严重缺陷。研究发现AI主要在计数、空间推理等基础任务上失败,而非逻辑推理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