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Mac 产品方面,自 M1 MacBook Air 发布后,我的建议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之前,当有人问"想要用于处理邮件、浏览网页和写作等基本任务,应该买什么 Mac"时,我通常会建议"买一台 iPad 和键盘就好"。
对于需求不高的普通用户来说,iPad 更容易使用,体积更紧凑,续航更好,可以即开即用,还提供了蜂窝网络选项。
但这种情况在 M1 MacBook Air 发布后发生了改变。与 Intel 机型不同,Apple Silicon 带来的便携性和续航表现已经与 iPad 非常接近,以至于 iPadOS 的种种妥协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再划算。
如今,我的默认推荐(适用于 80-90% 的情况)是购买基础版 MacBook Air,如果预算允许的话可以升级内存。现在这个建议更加适用,因为 999 美元就能买到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 13 英寸 M2 机型,还配备 16GB 内存。
在 iPhone 方面,如果主要用途之一是拍照,那么直接推荐最新的 Pro 或 Pro Max。如果不是,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根据用户需要或想要的功能,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可能是当前的基础机型、Plus 版本或 Pro 版本。也可能是去年的基础机型或去年的 Pro。甚至可能是 SE。
但随着 iPhone 16e 的发布以及产品线的简化,选择变得更加容易。目前的选择是:
对于财力充足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仍然建议选择 Pro 机型,虽然优势相比往常要小一些。
iPhone 15 由于不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而基本被排除在外。这个功能现在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打算使用手机 2-3 年或更长时间的用户来说,它肯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分点。
在 16e 和 16 之间,如果你不需要特别的相机功能,那么没有太多理由选择更贵的版本。
这并不是说更贵的版本完全不值得。你可能很喜欢灵动岛;你可能需要在阳光下更高的屏幕亮度;你可能离不开 MagSafe 钱包。
但这就像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的情况一样。除非你需要 MBP 的特定功能,否则 MBA 就是最佳选择。对于非摄影用户来说,iPhone 16e 已经成为我的默认 iPhone 推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