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前的柏林IFA国际消费电子展(地位类似于欧洲CES),人们亲眼目睹了由Google Nest Hub控制的苹果HomeKit智能插头。这个“智能家居的精彩瞬间”也标志着Matter的首次公开亮相。作为一项新的智能家居标准,Matter旨在解决家居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互操作性。能够亲眼目睹谷歌与苹果两位老对手的合作,无疑令与会观众们兴奋莫名。
如今的智能家居市场仍呈现出碎片化态势。尽管亚马逊、苹果、谷歌、三星等行业巨头纷纷表示支持,但Matter仍未兑现其主要承诺。具体来讲,消费者还是没法简单购置一只智能灯泡,并在拧进插座之后轻松将其与室内其他智能灯具(无论出自哪家厂商)及智能生态系统配合使用。
如今,如果想要充分享受家居自动化的便利,大家还是需要选择一套智能家居平台,而后在严格的围墙花园边界之内挑选产品。如果非要破壁而出,那我们面对的就只有Raspberry Pi(树莓派)那颇为硬核的DIY选项。
但IFA等消费电子展会总能带来惊喜,我们也期待接下来,我们的智能家居能真正获得互联度更高、不那么碎片化的使用体验。
我们对于新一代智能家居技术当然也抱有兴趣。从决定参展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公司名单来看,新一代智能家居技术将涵盖各类安保摄像头、视频门铃、智能扬声器、扫地机器人以及智能照明产品。
本届IFA不乏众多酷炫智能家居产品的身影,但更重要的是,要想让它们无缝对接并建立起真正的智能家居环境,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各类小工具之间的集合问题,更是一项漫长且无聊的协调性任务。具体来讲,无论户主身在何处,视频门铃都能把门扉处的画面传进手机,这非常好。但如果门铃能够更加智能,比如识别出门前是谁、允许我通过手机为对方开门,或者直接激发安全系统报警,那不是更好?
以飞利浦打造的全新Hue安保系统为例,通过在其智能照明系统中添加摄像头和传感器(可能会通过光照闪烁传递危险信号),该公司正依托其生态系统打造更全面的功能。好消息是,相关产品预计将在本周之内投放市场。也就是说,所谓“智能”不再只是靠自动开启和关闭灯具来节省用电,更可以借助底层生态系统保护用户房屋,这在市场上应该会成为颇具吸引力的卖点。
再来看SwitchBot的新款扫地和拖地机器人。它不仅能直接找到水龙头为自己补充水箱,还能把水运到加湿器处并进行添加。有它在家里,我们也就不用再为这两件麻烦事操心了。该公司还提到,他们计划用洗拖机器人的电池为其他家居产品提供漫游充电。
如果这些真能实现,我们也许可以把家务全部委托给这台设备,后续不再需要做任何监督。而且可以想见,它提供的充电功能将逐步接管其他小工具承担的家务工作,例如为智能手机或空气净化器提供无线充电。
说起智能空气净化器,科沃斯的Airbot T2会在屋内漫游,寻找污浊的空气并定点加以清洁。未来再配上吸尘泵和一对机械臂,它就将化身一台多功能家用机器人,为身处智能家居时代的消费者们打理日常生活。
现在的种种迹象已经为我们理想中的应用形态指明了方向,现实中的能源危机也为技术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Nest Learning Thermostat在2011年以节电省钱为承诺开启家居自动化的历史时刻一样,2023年更多家庭开始认真关注自己的电费账单。而技术有望提供一份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且当各种配备传感器的智能设备开始协同工作时,消费者睽违已久的真智能家居时代也将正式开启。
当然,为了让用户能够放心接入这些设备,我们还需要隐私和安全层面的保障。这种种因素,都从不同角度凸显出“Matter”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智能家居的再次启航。Matter家居标准引入了安全可靠的基础通信层,可实现互操作性和本地控制。它让我们得以远离专有协议、可疑的安全标准和对云资源的依赖。如果使用得当,我们也许可以放心将这些技术引入自己的厅堂。
当然,Matter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考虑到不少公司仍抱持着犹豫心态,纠结于加入这种尚未彻底成熟的技术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切实利益(飞利浦Hue虽然表现出旺盛的热情,但这临门一脚始终没有踢出)。另外,大部分消费者也不确定这种贯通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到底值不值得付出时间和金钱。智能家居行业需要亮出真正震撼人心的成果,单靠“这样很酷”显然不足以说服人们掏出真金白银来支持。
智能家居终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明显还做不到。也许机器人和折叠手机这些酷炫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IFA最好能静下心把那些无聊的部分完善起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