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克对Twitter进行一系列神奇操作的同时,一些平台试图推出类似的产品,Substack的Notes功能就是其中之一。现在,Substack特别为Notes开放一种新的关注模式,允许用户既密切关注作者动态,又不用订阅他们发布的所有内容。
根据Substack在官方博客中的介绍,当用户关注作者时,“可以通过Notes feed和他们的个人资料了解他们正在读什么、喜欢什么、发布了什么、订阅了谁。”
作为知名邮件订阅电子报服务平台,Substack允许作者们通过付费订阅来赚钱。但该平台也提供比较传统的社交网络功能,例如类似于推文的Notes。而此次关注按钮的上线,似乎标志着Substack正进一步涉足社交网络领域。
该公司强调,新功能完全免费,旨在帮助作者建立起自己的订阅网络。Substack认为:“关注功能可以帮助作者通过Substack扩大网络受众,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数百万最具价值读者们的家园。我们构建此项功能,就是为了帮助最大化(而非取代)订阅的功能,订阅将永远是Substack上最重要的关系类别。”
但新功能上线后,Substack作者们可能得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怎么把关注者和非关注者们,更多的转化成订阅读者。(Substack承诺,未来将通过向关注者们发布“热门帖和其他里程碑”来降低“追加订阅”的门槛。)
就在上周,Substack公司几位联合创始人表示,他们希望除作者之外,能让该平台也成为读者们最喜爱的平台。该公司已经推出一系列功能以鼓励用户们在平台上阅读内容,包括移动应用以及将RSS feed纳入Substack feed等新选项。
随着X(或者说Twitter)的全面萎缩,对于想找个新平台阅读文本、发布碎碎念的朋友们来说,Substack的“关注”按钮也许还真是一项重要功能。现在大家既可以随时关注作者动态,又不用怕自己的电子邮箱被Substack的电子报占满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专家Sungjoo Yoon在TED演讲中提出"偏好原理",认为了解用户喜好信息越多,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技术。他将市场变化比作"地壳运动",从1969年命令行界面到80年代GUI,再到90年代网络界面,技术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建立信任,而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非人类参与者将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微软推出了Copilot Vision AI新功能,该技术能够扫描和分析用户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这项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理解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应用程序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建议。此功能的推出标志着AI助手向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集成迈进。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