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出席出门问问2019战略新品发布会,接下来有请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先生上台”——这一段简单的“主持人”开场白,来自“李志飞”本人。
李志飞介绍道,这是以他录制的10分钟音频为素材,再通过算法自己生产的这段主持文字,所以主持人不是李志飞,而是“机器人”。
李志飞不止一次的强调,出门问问要“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让人和机器的交互更加高效、自然。经过了7年多的探索,出门问问积累了两个跟人机交互相关的能力,一个就是语音交互,一个就是软硬结合的能力。他把语音交互比作灵魂,而软硬结合的产品则是它的身体,灵魂只有跟身体结合起来,最后才能产生出比较好的交互方式。
多年来,出门问问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再通过核心技术开发自己的软件和硬件的产品,慢慢摸索出出门问问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是to c,另外还把to c的技术转化成to b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给第三方。
本次活动的主角是全新的TicPods 2系列AI交互真无线耳机,这也是出门问问在探索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外观及工艺
TicPods 2系列采用时下流行的真无线半入耳式设计,两个独立的耳塞体积小巧,单个重量仅为4.2g,可长时间佩戴。充电盒更加迷你,比上一代产品在体积上减小了42%。
耳机在充电触点处采用了POGO PIN七镀层工艺,带来了出色的耐磨性和防腐蚀能力。耳机内部,TicPods 2系列采用了5轴曲面点胶工艺,保证了耳机整体的可靠与坚固。续航方面,TicPods 2支持快速充电,充电5分钟能够实现1小时音乐播放,搭配充电盒的情况下,TicPods 2能够实现23小时的综合续航时间,确保用户能够进行长时间持续聆听,不被电量困扰。
TicPods 2系列提供三种缤纷配色供选择,包括直蓝、表白、圈粉。
音质与连接
TicPods 2系列搭载了13mm动圈大喇叭,采用蓝牙5.0配合高通apt-X高规格音质协议,随时为使用者带来出色的立体声表现。
相比上一代产品,TicPods 2系列拥有更大的声场,声音素质上带来了下潜更深的低频以及质感更出色的细节能力。观看视频或者酣战游戏时,TicPods 2系列搭载的全新低功耗低延迟高通QCC5121芯片能够给使用者带来音画同步的绝佳体验。
使用耳机通话时,TicPods 2支持的第八代CVC降噪算法能够精准处理通话过程中产生的回声,其中TicPods 2额外搭载了双麦克风来实现更出色的通话降噪效果,保证用户在地铁或其他室外嘈杂环境下依然能够无忧使用。
头控与其他功能
TicPods 2系列产品基于消费者对于无线耳机的语音交互需求和各类痛点入手,不仅有Tickle挠挠触控,TicMotion头部姿态控制,还把语音交互赋予了耳机。
TicPods 2系列保留了前代产品上经典的TickleTM挠挠触控功能,用户只需在左右耳机外侧的条纹处进行滑动、点按即可完成多种操作。
自主研发的TicMotionTM头部姿态识别算法,当用户佩戴耳机收到来电时,只需轻轻点头或摇头即可实现接听或挂断。在类似购物、驾驶、下厨等双手占用的场景下,使用耳机的头部姿态进行通话操作省去了拿出手机、查看来电、滑动接听的步骤。
佩戴TicPods 2随时说出“嗨,小问”就能够唤醒嗨小问语音助手,能快速记录“停车位”、“房间号”、“日程表”的小问秘书,还能识别19国语言的“小问翻译对讲机”。
基于出门问问在语音交互领域的大量积累,TicPods 2针对用户的高频语音交互需求全新支持了免唤醒的快捷口令功能。用户在使用耳机播放音乐时可随时说出“下一首”、“开始播放”、“停止播放”三个语音指令来控制音乐;收到来电时,可以说出“接听”、“挂断”两个语音指 令进行相应操作;消费场景下,用户也可以随时使用快捷指令“我要买单”来调起支付宝软件, 高效直达支付页面。
TicPods 2系列产品于昨日在出门问问官方商城、京东、天猫、小米有品同时开启为期十天的预售,预售期到手价格599元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