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德国埃朗根——国际知名的通信设备提供商华为与世界著名的音频及媒体技术研究机构Fraunhofer IIS签署了一项MPEG-4音频专利组合的全球许可协议。该专利许可协议涵盖了华为产品在过去和未来对于Fraunhofer MPEG-4音频专利组合的使用权。
Fraunhofer IIS 音频及媒体技术部副部长兼知识产权部门主管Stefan Geyersberger表示: “我们很高兴华为能够选择MPEG-4音频专利组合这一重要且创新的技术。迄今为止,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超过100亿台设备中。”
Fraunhofer IIS是MPEG-4系列音频编解码器的主要开发者。该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通信服务、广播电视以及流媒体应用中,它能够在低比特率下带来高质量的音频效果,其先进的技术特性能够为通信系统、广播和流媒体应用带来卓越的收听体验。
成为公开标准的音频技术能够助力诸如像华为一样的智能手机制造厂商进入并拓展国际市场。Fraunhofer IIS致力于通过专利池和符合FRAND条款的单独专利许可向厂商提供MPEG-4音频专利组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通过发放专利许可,Fraunhofer获得必须的收益并将其投入于下一代音频及媒体技术的研发中,以保持其在全球音频编解码和信号处理领域的竞争能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