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Ocean的全新个人生产力应用正式发布,旨在帮助用户整理繁忙的邮箱、将邮件转化为任务事项,并与他人共享会议时间安排,所有功能集成在一个应用中。
目前,Gmail在邮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很少有挑战者出现。基于这一现状,Ocean选择与Gmail合作而非竞争。尽管第三方客户端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成功的邮件应用已被证明是有利可图的收购目标。例如,雅虎以6000万美元收购了邮件应用Xobni,微软在过去十年中以2亿美元收购了Accompli。
这一市场机遇吸引了联合创始人Martin Dufort和早期Shopify联合创始人Scott Lake,他们在2019年初创建了BigWaveLabs并开始专注于邮件管理。这项工作最终催生了Ocean,一款专注于高效邮件管理的应用。
该应用支持Gmail或Google Workspace账户,允许用户将邮件转换为任务和行动项目,确保重要事项不被遗忘。
为实现这一功能,应用内置了具有邮件访问权限的任务管理器。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将信息复制粘贴到外部待办事项应用中,同时获得超越Google任务管理器为Gmail用户提供的功能。
通过Ocean,用户可以使用富文本格式创建任务、设置截止日期、将任务整理到文件夹中,并将邮件链接到任务备注。应用还能自动从较长邮件中提取行动项目。
用户可以选择通过创建任务来管理需要稍后回复的邮件,而不是将其保持未读状态或应用某种标签。
对于追求收件箱零邮件的用户来说,Ocean的收件箱分类工具将是最重要的功能。
该应用允许用户按类别筛选邮件,如初次联系人(首次发送邮件的人)、持续发送者(反复发送邮件的人)以及来自联系人的邮件。它甚至能识别被标记为垃圾邮件但可能属于收件箱的邮件,确保不错过任何重要内容。
Ocean还提供订阅管理工具——这是Gmail最近新增的功能——以及撰写、回复、标记、归档和删除邮件等基础邮件功能。
此外,Ocean提供内置会议安排工具,让用户根据待定和已预订事件设置可用时间。用户可以设置空闲时间并阻止他人在最后一刻预订会议,这是一个实用的技巧。
用户还可以向会议接收者发送自动邮件邀请,通过网页界面确认会议提议,并自动将确认的会议添加到日历中。
Ocean iPhone应用刚刚发布,新的Mac应用正在开发中,将包含iCloud同步功能。公司计划通过非循环会员模式Ocean Blue创收,价格为67美元。不过,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先通过14天免费试用进行测试,试用期结束后不会自动转为付费订阅。
Q&A
Q1:Ocean应用主要功能是什么?
A:Ocean是一款个人生产力应用,主要帮助用户整理Gmail邮箱、将邮件转化为任务事项,并提供会议时间安排功能。它支持Gmail和Google Workspace账户,内置任务管理器,可以创建富文本格式任务、设置截止日期、组织任务文件夹,还能自动从邮件中提取行动项目。
Q2:Ocean的收件箱分类功能有什么特点?
A:Ocean提供强大的收件箱分类工具,可以按不同类别筛选邮件,包括初次联系人、持续发送者和联系人邮件。特别的是,它还能识别被误标为垃圾邮件但实际重要的邮件,确保用户不错过任何重要内容,非常适合追求收件箱零邮件的用户。
Q3:Ocean应用如何收费?
A:Ocean采用非循环会员模式Ocean Blue,一次性收费67美元。用户可以先通过14天免费试用体验所有功能,试用期结束后不会自动转为付费订阅,需手动选择是否购买。目前iPhone版本已发布,Mac版本正在开发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