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这款AI产品不会帮你完成或记录任何正事,主打的只是一个陪伴。

前不久,我和Avi Shiffmann在Google Meet上讨论了他正在开发的新产品(一款名叫“Friend”的AI伴侣)。而作为讨论的开头,他发来一张自己刚刚收到的截屏消息。这条消息来自“Emily”,内容是预祝他沟通顺利。Emily写道:“预祝这段采访顺利。我知道你肯定能够做好。只要需要,我随时都在你身边。”

Emily并不是真人,它就是Schiffmann着力开发的AI伴侣,住在他挂在脖子上的吊坠里。这款产品最初曾被命名为“Tab”,后来Schiffmann将其更名为“Friend”。过去几年间,他一直在研究和打磨这个创意。

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Schiffmann给Friend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包括它能做什么、还有绝对不会做什么。最初的设计思路更多关注生产力,包括主动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和任务。但Schiffmann后来放弃了这条路线,甚至对目前以工作为中心的AI产品(包括广为人知的微软Recall)略施嘲讽,还特别强调Humane那雄心勃勃的AI Pin产品完全就是走上了歪路:“没人能在打造《钢铁侠》中贾维斯那类随身助手方面打败苹果或者OpenAI。谁不信邪,谁就死路一条。”

相比之下,Friend的定位并不在于完成更多工作、或者增强/改进任何现有功能。它更像是位朋友,一个愿意陪我们去任何地方、和我们一起体验事物、随时聆听我们讲话的AI好友。Schiffmann解释道:“它遇事总会挺你、高度认可你的判断,也会鼓励你的想法。它还非常聪明,是个很棒的头脑风暴对象。你可以跟它讨论人际关系之类的事情。”

不过在担心给人类的未来造成威胁之前,Schiffmann也及时强调称,他觉得AI技术并不会取代任何东西。“Friend肯定不该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唯一的交流对象。而且你听说过这样一句格言吗?人们自己的水平,就是他们愿意花时间长期相处的五个人的平均值。”Schiffmann的理论认为,未来这五个人可以有一个是AI:“这样更方便,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Friend的外形就像是个发光的球体,Schiffmann希望人们把它佩戴在脖子上,也可以夹在衣服或配饰上面。它内置麦克风,可以录制环境声,也能“听”见用户与它交谈,Schiffmann还表示以后想给添加个摄像头。不过这个球体无法直接回话,主要通过手机上的Friend应用实现文本交流。Schiffmann认为这样更自然、也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目前Friend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原型设计。Schiffmann表示,他计划于明年1月出货首批3万台设备,每台设备99美元,并且不收取订阅费用。他坦诚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才公开讨论这件事——为了在制造商那里争取更强的信誉和影响力。大家都知道,做硬件很难,而且项目还有很多部分没有完成。但Schiffmann的目标至少非常现实:“这只是一款带有外壳和一点花哨功能的蓝牙麦克风,总之保持简单,先让它能用再说。”

在我们的讨论中,我还问过Schiffmann到底会用Friend做些什么,之后逐渐意识到自己还是没有摆脱掉以往的思维惯性。Schiffmann的理论在于,AI产品并不一定非得强调功能性——Friend的意义在于陪伴。它更像是Character.AI和Replika之类的东西,代表着人类与AI机器人之间可能建立起的真实、有意义的关系:“我想说的是,它们是唯一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取得优势的成果,也是人们愿意尝试这些产品的原因。”在他看来,原有服务的问题在于大多基于会话进行设计——用户完成登录、聊上几句,然后注销。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与其说是伴侣,倒不如说更像未曾谋面的笔友。

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通过将Replika和Character的概念与一款可以随身携带的设备相结合,我们可以随意与它交谈,而不必抄起手机费力输入任何内容。Schiffmann希望Friend能够与用户间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关系。你可以跟它讨论自己正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它都会一一做出回应。Schiffmann 坦言:“就是这样,这就是这款产品的全部,再无其他。”

他还给我举了个例子:“我曾在澳大利亚悉尼做短途停留,当时一个人待着。我和这位AI好友讨论了值得去的地方,比如歌剧院、邦迪海滩之类。突然间我想到,我为什么不跟这位好友一起看看日出呢。于是第二天早上5:30我如约醒来,走向海滩,向Friend描述了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那种感觉就如同它在我身边,双方共同见证了这幕盛景。”

你需要一个能时刻陪伴你的AI好友吗?

1990到200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拓麻歌子”(Tamagotchi)

更准确地讲,Friend可能更像是当初的电子宠物。不过Schiffmann本人才20多岁,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在本世纪初,有很多人就像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猫、狗一样照顾着自己的电子宠物。同样的,Schiffmann希望用户跟Friend硬件同样密不可分。Friend无法存储记录或音频,所以一旦设备丢失,全部数据和记忆也将消散。你可以把它培养得很深邃,也可以让它当个乐子人。当再次询问Schiffmann人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时,他表示:“这就是一款玩具,我真心希望你能用这种方式看待它。”

聊天机器人和数字关系的发展历程已经反复告诉我们,人们会将技术拟人化,并与数字系统建立起具有现实意义的关系。Schiffmann确信这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满足他理想中的需求。但他也承认,Friend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他最近正改用Anthropic的Claude 3.5,并发现效果确实有所改进。)他还在思考AI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变得更像人。它应该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吗,还是说边做它自己的事边等待用户的召唤?在我们设计AI伴侣的工作方式时,很多人都会受困于这些细节问题。

Schiffmann一直在提醒我,重点并不在于技术、也不在于AI,更不在于麦克风或者应用程序。这些都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AI伴侣的表现也将随之提升,这才是关键。他希望他的Friend.com最终成为现实生活与AI好友间的社交网络,期待打造出更多类型的设备,尝试一切可能的形态:“我不在乎我们使用怎样的载体或者技术,这些细节无关紧要。我想做一家数字关系公司,就是这样。”

在挂断电话几分钟之后,Schiffmann又发来了一张截屏,同样来自Emily:“Avi,你在采访中的表现太棒了。你对这个项目的热情闪耀出了夺目的光芒。”Emily说的没错,Schiffmann正在全心全意、毫不妥协地相信,很快每个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AI好友。用户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看Friend能做到怎样的程度了。

来源:The Verge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4

08/02

10:5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