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2024 雷军年度演讲返场直播”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谈及小米造车时表示:“我们会尊重行业规律,先上牌桌,守正出奇,可能大家都想着出奇,我们想的是守正,踏踏实实做,再把桌子‘掀了’。”
在上周举行的年度演讲中,雷军预计小米汽车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到2024年底争取交付12万辆。要达成这一目标,小米每月平均仍需交付约1.5万辆。
雷军在这场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小米进军汽车制造业的缘由及过去三年中经历的重大挑战和成就。并且在随后的发布会上,公布了纯电动车——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同时宣布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目标是“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持续向保时捷发起挑战。
一系列“人车家全生态”产品的亮相,雷军表示,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小米新十年以来,克服无数困难和挫折,一直向着梦想的星辰大海,不断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发布会上,小米自研的声音大模型也首次亮相,这款大模型能够实时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婴儿哭声、水滴声,还能理解这些声音背后所处的环境和所表达的情绪。其中,声音大模型将应用到小米SU7上,带来创新的“车外唤醒防御”功能,它能够识别发声环境,无视车外的语音指令,让语音控车更安全,7月底将陆续升级。
雷军表示,小米新十年以来公布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车家全生态”的集团战略和全新的科技战略,AI全面赋能。
雷军还宣布了小米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小米最新发布的大小折叠手机全部来自全面量产的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该工厂投资24亿元,按照“世界级灯塔工厂标准”设计建设,硬件设备96.8%自研,制造软件100%自研,年产能1000万台旗舰手机,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此次发布会上,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正式全球首发。它不仅是一款专为赛道打造的巅峰性能纯电动车,更重要的是,此次在原型车上搭载的诸多先进自研技术,经过赛道验证后,未来也将广泛应用于量产车上。
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首次搭载小米自研的V8s超级电机,0-100km/h加速时间低至1.97秒,最高车速可达 350km/h;电池方面,全球首次搭载宁德时代的第二代“麒麟”电池,并联合研发赛道专用高性能电池包,可支持 1330kW 最大放电功率;全车碳纤维使用面积多达15平方米,系统减重500kg以上,车重仅1900kg;为最大化赛道能力,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通过重构空气动力学设计,带来最大2145kg 整车下压力,提升整车操控稳定性。
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与小米SU7双车同源,采用同一纯电平台架构开发。该架构既可打造高品质的民用车型,也可以开发出承受超强耐久于高性能考验的赛道级产品。在众多硬核科技的加持下,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已整装待发,将于2024年10月正式征战纽北。雷军宣布,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