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正成为引领产业未来的重要力量,重新定义生产力,并推动着各行业的全面革新。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与其被AI取代,不如与AI共生,围绕AIGC的应用正迎来全面爆发。
如果说2023年,大模型用Prompt重构了一个生成式新世界,那么今天我们站在这个新世界所要探索的,正是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新应用。
以“你好,新应用”为主题,由量子位主办的中国AIGC产业峰会不久前在北京举行,峰会上,领域内的产学研投代表,分享探讨了以生成式AI引领的应用新范式、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在内的热议话题与趋势。与此同时,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以及“2024年值得关注的AIGC企业&产品”榜单也在会上正式发布。
本届峰会从技术、产业落地、投资、产品等多维度,从应用层、模型层、基础设施层等产业链玩家,以及最前沿技术、产业洞察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等形式,全方位探讨和分享中国AIGC产业现状、机遇和未来。
包括美图、金山、印象笔记、逐际动力、得到等应用层玩家代表,在大会上分享了他们最新AIGC应用实践。微软、昆仑万维、高通、小冰、蚂蚁等业内主流模型层玩家。他们推出的大模型或通用或垂直,支撑起了每个AIGC应用。商汤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亚马逊云科技中华区产品部技术总监王晓野等企业高管们也来到现场分享他们的产业落地进展。
除了站在AIGC产业浪潮的先锋,还有来自学界投资界专家们从更宏观的视角带来产业洞察,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卢志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袁粒、硅谷知名投资人张璐。
站在大模型落地元年,软件、智能终端乃至具身智能等等,AIGC正席卷一切。大模型玩家、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垂直场景玩家纷纷入场,办公、创作、营销、教育、医疗领域相继被渗透……一个万亿市场,正在酝酿。量子位创始人兼CEO孟鸿在会上正式发布《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以及“2024年值得关注的AIGC企业&产品”榜单。
从现状来看,投融资上,AIGC产业投资正在呈现方向性转移:模型层投融资雪球效应明显,资源向头部聚集,潜在资本重点看向应用层。落地方面,B端商业模式较为清晰,但80%以上的产品均实现营收。应用类型上,AI原生应用占比高于X+AI,占比接近57%。
回到当下,目前有AIGC应用有七大赛道值得关注。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可分为两类:AIGC应用相对成熟,商业模式清晰且营收不错:营销、零售、教育、影视、办公协同;目前技术尚不成熟,但潜力大:游戏、医疗。
接下来的AIGC应用发展,量子位智库将商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24-2027):产品落地
• 第二阶段(2028-2029):商业模式发展成熟
• 第三阶段(2030以后):规模化盈利
3年内,模型层玩家格局基本落定,应用层“AI原生”产品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B端市场商业模式明确,C端市场从获客为先转向盈利为先。
2028年开始,随着视频生成和多模态技术成熟,将进一步助力AGI实现。C端商业模式成熟,头部产品将出现在有自研大模型能力的公司中,腰部产品竞争激烈。
2030年以后,正式进入AGI阶段。AIGC产品将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看画思动”八项能力,可以更好模拟人类。应用层头部产品触达多个行业场景,腰部产品则聚焦垂类行业。
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达到200亿。预计到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到2030年,我国AIGC应用将成为万亿规模市场,五年(2024-2028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传统数据工程面临数据质量差、治理不善等挑战,成为AI项目的最大障碍。多智能体AI系统通过协作方式正在彻底改变数据准备、治理和应用模式。Google Cloud基于Gemini大语言模型构建协作生态系统,让不同智能体专门负责数据工程、科学、治理和分析等任务。系统通过分层架构理解组织环境,自主学习历史工作流程,能够预防问题并自动处理重复性任务,大幅提升效率。
中科大团队开发出LongAnimation系统,解决了长动画自动上色中的色彩一致性难题。该系统采用动态全局-局部记忆机制,能够为平均500帧的动画进行稳定上色,性能比现有方法提升35-58%。核心创新包括SketchDiT特征提取器、智能记忆模块和色彩优化机制,可大幅提升动画制作效率。
微软推出Copilot调优功能,让企业通过低代码工具利用自动化微调技术训练企业数据。与基于公开数据的通用AI模型不同,企业需要理解内部数据和流程的专业化模型。Gartner预测专业化GenAI模型市场将在2026年翻倍至25亿美元。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开源模型构建,部署为小语言模型,提供更好的成本控制和数据安全性,同时更易符合欧盟AI法案要求。
南开大学团队开发出DepthAnything-AC模型,解决了现有AI距离估算系统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照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创新的扰动一致性训练框架和空间距离约束机制,该模型仅用54万张图片就实现了在雨雪、雾霾、夜晚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距离判断,同时保持正常条件下的优秀性能,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