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个月之前,微软Bing在用户的心目中还可有可无、缺乏存在感,但如今却携AI之力强势回归,直接挑战谷歌的业界霸主地位。《纽约时报》报道称,三星甚至一直在考虑利用Bing作为手机端的默认搜索引擎,彻底取代谷歌的长期合作伙伴地位。
当然,《纽约时报》也坦言,目前还不清楚Bing AI搜索功能的大火能否真正促使三星放弃谷歌,但这种恐怖的可能性已经在谷歌内部引发“骚乱”。通过与三星的业务合作,谷歌每年能够获得约30亿美元收入。为了保住这块蛋糕,谷歌明显正将AI开发视为公司的头等大事。
不过三星贡献的搜索广告业务在谷歌1.62亿美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不足2%,搜索巨头有必要反应这么激烈吗?答案是很有必要,因为这意味着曾经坚不可摧的谷歌在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业务市场上暴露出一道丑陋的裂缝。谷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搜索广告,而《纽约时报》认为“像New Bing这样的AI竞争对手……已经是25年来对谷歌搜索业务构成的最为严重的威胁。”
此外,AI市场正在升温,谷歌迫切希望成为其中一员。为了尽快构建起基于AI的全新搜索引擎,谷歌正通过Magi项目用AI功能升级现有搜索业务。其他正在开发的产品还包括使用AI在Google Image结果中生成图像的工具,以及通过AI文本对话向用户传授新语言的学习工具。
但谷歌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于ChatGPT给用户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谷歌上个月发布的AI聊天机器人Bard获得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既然三星的态度已经有所摇摆,谷歌必须在被击倒之前尽快拿出能稳定人心的技术成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