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现在说这话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但根据前段时间的爆料,苹果公司似乎打算从iPhone 15 Pro开始彻底去除实体按键,转而使用纯固态的“Taptic”触控设计。之前外媒9to5Mac发布的iPhone 15最新渲染图,似乎也证明了这个消息。至少在部分即将发布的新型号上,实体按键和电源开关将彻底离我们而去。当然,既然设计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无按键现实恐怕已成定局。但我还是要说:苹果,能不能给我们留点按键!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留不留按键不算什么大事——绝对不是,没有什么固态触控能在手感上跟实体按键相提并论。这是我个人客观体验和切身观察的结论:实体按键已经伴随我几十年了,它们的使用感受仍然碾压虚拟按键。
现在,我的面前就摆着一部2016款iPhone SE和2022款iPhone SE。一个有实体按键,另一个是触控式虚拟按键。按下2016款的按键,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舒爽。因为打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确实按下去了,按键也给了我反馈。新款SE的按键则弱爆了,反馈既没灵魂又生硬虚假。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我承认,把有些按键去掉确实不是坏事,Home键就是典型案例。我可以通过触控和手势到处导航,而在需要返回的时候,我的眼睛当然还盯着屏幕,所以Home键做成虚拟的完全可以理解。但声音控制和唤醒按钮就不一样了,有时候我们只想启用静音模式,而且不打算把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来。这可能是因为身在公共场合时,TikTok当红单曲意外从手机扬声器而非耳机中响起。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触手可及的按钮,它应该清晰明确,尽快帮我们消解尴尬。
实体按键就没这个问题,按下去就是按下去了,非常明确。
还有手套!当然,我知道市面上也推出了带指尖电容设计的手套,苹果可能会针对这类服饰调整产品设计。但即使费了那么多心思,虚拟按键也至多跟实体按键持平,我甚至觉得戴手套时永远是实体按键更好用。再就是手湿了怎么办,这时候虚拟按键特别容易抽风,在屏幕上胡乱操作。实体按键没那么麻烦,按了就起效,简单快捷。苹果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Watch Ultra上沿用实体键设计。
当然,苹果也不乏在触觉上几乎可与实体按键比肩的精彩设计,Force Touch触控板就是一例。它能用触觉来模拟按下按钮的感受,就如同板上真有按钮。但手机这边真有必要吗?既然实体按键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非得用相对更差的技术来替换?
苹果是怎么想的?
去掉实体按键是不是有助于节约物理空间?是不是能降低气密成本?还是说我们的手机,终将变成一个浑圆光滑的黑色方块,其上看不到任何接缝和组件?我们都知道乔布斯讨厌一大堆按键,那这也许就是他个人审美的终极体现?我的感觉是,苹果对无按键iPhone的追求与用户无关,单纯只是美学上的一种坚持。
如果这就是未来,那我们只能接受,或者说尽一切可能珍惜和保护还接触得到的实体按键。也许这些终将消失,我们未来面对的就是那样一块鹅卵石般光滑的“手把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首个AI"记忆操作系统"MemOS,解决了AI系统无法实现人类般持久记忆和学习的根本限制。该系统将记忆视为核心计算资源进行调度、共享和演化,在时间推理任务中相比OpenAI记忆系统性能提升159%。MemOS采用三层架构设计,通过标准化记忆单元实现跨平台记忆迁移,有望改变企业AI部署模式。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