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三位艺术家对AI艺术创作工具Stable Diffusion及Midjourney的开发商Stability AI和Midjourney提起诉讼;一同被卷入官司的,还有近期刚刚建立自家AI艺术创作工具DreamUp的艺术创作平台DeviantArt。
原告艺术家Sarah Andersen、Kelly McKernan和Karla Ortiz宣称,这些组织侵犯了“数百万艺术家”的权利。他们在“未经艺术家同意 ”的情况下,从网络上抓取50亿张由艺术家原创的图片来训练自己的AI工具。
该诉讼由律师兼字体设计师Matthew Butterick,以及专门从事反垄断及集体诉讼案件的Joseph Saveri律师事务所发起。Butterick和Saveri目前还在起诉微软、GitHub和OpenAI,矛头主要指向AI编程模型CoPilot,该模型所使用的代码训练素材同样收集自网络。
随着对剥削性AI媒体模型实践方式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尚无法律先例用于保护这一权利。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现实。
在宣布诉讼案的博文中,Butterick将此案描述为“推动AI遵循公平与道德原则的重要一步”。他解释道,像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AI艺术创作工具能够“用几乎无限数量的侵权图像训练自身,快速产出仿作并给市场、艺术品和艺术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过去一年来,这些AI艺术创作工具确实大受欢迎,而艺术界对此反响强烈。有人认为这些工具确实很有用,跟之前几代革命性软件(例如Photoshop和Illustrators)差不多;但更多人反对把自己用以谋生的素材用于训练这些商业系统。生成式AI艺术创作模型依靠网络上收集的数十亿张图像进行训练,且整个过程通常未得到素材创作者的知情或同意。之后,AI艺术创作工具就能快速产出模仿特定艺术家风格的作品。
但这些系统到底有没有侵犯版权法,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专家表示这个问题恐怕得在法庭上讨论解决,而AI艺术创作工具的开发者们普遍认为,至少在美国,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训练该软件完全符合《合理使用原则》中的要求。考虑到AI艺术创作工具中的种种复杂因素,即使是“合理使用”也需要接受诉讼的考验。包括这些工具背后的开发组织具体位于哪里(欧盟和美国对于数据抓取的法律许可有所区别),还要区分各机构的具体目的(例如,Stable Diffusion是在LAION数据集上训练而成,而该数据由德国人以非营利组织的名义收集,因此享受到了比普通企业更优惠的待遇)。
Butterick和Joseph Saveri律师事务所发起的诉讼,曾因涉及技术错误而受到抨击。例如,诉讼宣称AI艺术创作模型“存储[受版权保护的]训练图像的压缩副本”并加以“重组”,其作用类似于“21世纪的拼贴工具”。但AI艺术创作模型根本不存储图像,而只保存从这些图像中收集到的模式的数学表示。该软件也不是在以拼贴画的形式构建图像,而是根据数学表示从零开始自行创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