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是至顶网策划的一档特别栏目,我们希望做元宇宙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推动者。本篇为该系列第十六问,并同步更新在「QA相对论」微信公众号中,敬请关注。
——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元宇宙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价值。本期第十六问我们来探讨数字孪生和工业元宇宙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工业元宇宙是数字孪生、CPS等理念和技术在元宇宙世界的延展。
如果拆开来看——数字孪生指的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定义);元宇宙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个聚焦于社交链接的3D虚拟世界网络。而工业元宇宙我们暂且理解为是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形态。
几个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仿真和模拟,进行可视化的感知交互,所以,它们在底层具有通用的技术支撑。从技术关系来看,数字孪生是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而CPS则可以视为是工业元宇宙的核心。
放到应用场景中来理解。数字孪生的作用是对物理设备,比如一台机床、飞机、锅炉的状态信息、生产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回传,然后通过计算分析,从而确认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据此,企业可以预测某个部件的运行寿命,进行状态维护,实现对事故的预测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这将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定期维护和滞后的事故救急处理方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孪生仍然是严格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映射为基础的,任何模拟情景和决策,都是基于实时客观的工业数据,强调物理真实性。元宇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能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数字框架,也可以完全推倒重来,塑造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它不以具体的物理设备、生产线、生产资料等为绝对参照,其核心是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孪生会更注重执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工业元宇宙则会进一步覆盖生产之外的环节,比如商务合作谈判、合同签订、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后期的产品检测、入库、运输、安装、服务等等。其中,类似于工业设计这样充分依赖人的想象力的工作,或许会更快进入元宇宙——但是,目前这些节点的连接和互通程度都还不高,这就是元宇宙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
关注公众号「QA相对论」,获取「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开 AI 模型在描述大屠杀历史时过于简单化,无法呈现其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研究人员呼吁各相关机构数字化资料和专业知识,以改善 AI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述。他们强调需要在 AI 系统中加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在审查和信息获取之间寻求平衡。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