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是至顶网策划的一档特别栏目,我们希望做元宇宙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推动者。本篇为该系列第二问,并同步更新在「QA相对论」微信公众号中,敬请关注。
元宇宙将是一个在线3D世界,结合各种虚拟空间,允许全球用户一起见面、聊天、工作和游戏。进入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但“切入点”却不止一个。
有人认为是「XR设备」:通往元宇宙的世界,需要一个硬件入口,这个接口来自于设备端,它可以是VR(虚拟现实),也可能是AR(增强现实),或者MR(混合现实),三者融合在一起,统称为“XR”。
有人认为是「芯片」:VR/AR 要想真正成为革命性产品,必然有对应供应链为其专门生产核心元件,这个来自底层的动力——就是“芯”入口,芯片的发展无疑对XR产品的崛起有着决定性作用。
还有人认为「场景应用」是入口:元宇宙需要沉浸式体验,要实现真正身临其境的感官,应用与场景内容是进入元宇宙的一个自然入口,比如电影《头号玩家》的绿洲游戏,没有了应用,VR只是一个普通设备。
答案尚未统一,但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 VR/AR 产品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XR也不会是元宇宙的唯一接入点,随着不断创造新形式的连接设备,元宇宙也终将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近。
关注公众号「QA相对论」,获取「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