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礼拜之前,上头刚好下来个新活,于是公司之前派发的MacBook Air接显示器的老组合不够用了。被逼无奈,我只要翻出了五年前的一台旧Windows电脑,又接上了另一台显示器。活干得不错,项目也按时交付了——但我真得吐槽几句,Windows 11这东西简直反人类!
千万别误会,跟macOS和Linux相比,Windows在很多方面其实做得不错。Windows平台上的游戏可说是应有尽有,而且对各种硬件的适配性也很好,基本用不着过多调试。我既用不着自掏腰包升级原有设备,也不必下载一大堆驱动程序或者拿出一下午时间通过命令行手动安装该死的操作系统。
但从“Windows 11记事本终于迎来拼写检查功能”到“微软强行将弹窗广告纳入Windows版Chrome浏览器”,再到“微软开始在Windows 11开始菜单中测试广告投放”,软件巨头似乎铁了心要在Windows 11里面塞满功能。这些功能要么把人搞得眼花缭乱,要么就是在诱导用户购买那些本用不上的微软产品。拉倒吧!我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这些小伎俩对我无效。
在系统里弹窗建议用户把Chrome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设置为Bing
我的计算机学习之旅是伴随Windows 3.1、Windows NT和Windows 95一路走来的,上大学的时候用的是一台台式机。后来我在Maximum PC杂志工作了五年,先后组装过几十台PC设备。现如今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则是我在自己的工作电脑上编写出来的,这台机器是我在2019年精心组装的迷你ITX游戏主机。所以别怀疑,我是个Windows老鸟,而且每天都在使用。
但过去几年来,我每周都会花40多个小时在稳定性更好的macOS上处理工作,下班之后则尽量不动电脑设备。所以尽管我在一年多前将台式机升级到了Windows 11,但个人的使用经验并不算多。而且这台电脑也主要用于家庭管理和偶尔玩玩游戏,所以我跟这款最新操作系统本身并没有太多交互。而这次突如其来的邂逅,着实给了我当头一棒。
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的“开始”菜单旁边多出了一个按钮。点击它,甚至只是把鼠标悬停在上面,就会立面弹出盖掉显示器三分之一面积的窗口,里面全都是我既不感兴趣、也不可能去看的内容。乌泱一片的新闻摘要、股票价格、天气预报等等(我承认天气预报有用,但我想看的时候自己会找,请你不要僭越)。现在系统托盘里还出现了Copilot的专用按钮。虽然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Copilot,但自从它出现在微软产品中后,我强烈感觉到它的普及度开始跟实用性成反比。
每次把鼠标靠近“开始”菜单时都会弹出这样的窗口,我简直是受够了
自Windows 8以来的所有“开始”菜单设计,基本都可以用“垃圾”来形容,而现在情况更糟了——默认状态下的开始菜单几乎失去了可用性。其中一半是我没有置顶、甚至根本就没安装过的应用程序。而且这事怪不到OEM厂商的头上,我自己就是干OEM的,绝对没做过这事。
在最近几个版本中,Windows似乎忘记了如何索引用户计算机上的文件。所以如果我想要以传统方式调出一个程序、一个文件或者某项设置(点击Windows键并输入关键字),系统只会笨笨地显示网络搜索结果。这些结果有啥用啊?如果想搜索,我自己不会打开Bing吗?!
微软在支持文档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这些信息之前是被嵌入到操作系统中的,而现在只要我们在显示器设置的窗口中进入支持页面,再单击其中某一项内容,系统就会打开微软Edge(注意,不是我的默认浏览器)并访问Windows 11官方网站microsoft.com,链接指向相应的教程。与此同时,系统还会显示一个包含单一结果的页面,其中摘录的就是微软官网上支持页面的信息框,外加前面那条用于打开设置屏幕页面的链接。
我得说这样的设计简直弱智,当然比我在之前版本遇到过的找不到搜索结果还是好了一点。这就是微软的部门协同尝试——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Bing和Edge团队都有活干,至于Windows用户的感受……根本不重要,对吧?
Edge曾经是Chrome的小幅改进版本,但现在却被塞满了侧边栏和过时的软件(当然,大家仍然可以视它为Chrome改进版本)。Edge浏览器会没完没了地提醒我将默认搜索引擎更改为Bing(不好意思,不可能),而且它的默认起始页面也充斥着垃圾内容。
微软部门间都是好兄弟,就是不拿用户当人。
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会发布一套如此……糟糕的操作系统?部分原因肯定在于,如今的一切,都是过去30多年来对旧有系统的修改和构建成果,所以必然继承了不少老问题。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很多过去用起来很合逻辑、很顺手的设计,现在反而变成了更新但更难用的形式。
必须承认,Windows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功,帮微软赚到了可观利润。其占据全球70%以上的桌面市场份额。Edge确实是款相当不错的浏览器,Bing搜索引擎用着也还行,只是二者在各自的市场上占比要小得多。微软当然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纠缠用户、引导用户甚至是诱骗用户转向Edge、Bing或者Copilot,毕竟这是市场竞争之下的无奈之举,而用优势项目带动落后项目也属顺理成章。
但存在这类问题的不只是Windows。每款该死的应用程序都想牢牢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很多廉价手机和Windows电脑都预装了大量臃肿的广告和垃圾软件,企业愿意付钱给OEM厂商预装这些东西。而新机到手先删这些软件,已经成为Windows用户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群体共识和肌肉记忆。
但大家应该记得,这些垃圾跟操作系统曾经是彼此独立的。三星的Android系统也有很多臃肿软件,但那是三星自己的问题,而非Android本身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手机评测机构才强烈建议用户安装“纯净的Android版本”,更使得Google“亲儿子”Pixel手机在专业评测者那获得的好评度远高于普通用户。
网上已经有很多非常实用的Windows 11垃圾清理攻略,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我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处置,但大多数用户压根没想过、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本来可以被丢掉。所以他们会默默选择忍耐,或者在偶尔错误点击之后贡献绩效,继续为微软中某些部门的苟延残喘提供理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迪拜Gitex 2025大会上,阿联酋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雄心备受关注。微软正帮助该地区组织从AI实验阶段转向实际应用,通过三重方法提供AI助手、协同AI代理和AI战略顾问。微软已在阿联酋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去年培训了10万名政府员工,计划到2027年培训100万学习者。阿联酋任命了全球首位AI部长,各部门都配备了首席AI官。微软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在公民服务和金融流程等领域实现AI的实际应用,构建全面的AI生态系统。
查尔斯大学和意大利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解决了同声传译AI系统延迟评估的准确性问题。他们发现现有评估方法存在严重偏差,常给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并提出了YAAL新指标和SOFTSEGMENTER对齐工具。YAAL准确性达96%,比传统方法提升20多个百分点。研究还开发了专门的长音频评估工具LongYAAL,为AI翻译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测量标准。
苹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名为FS-DFM的新模型,采用少步离散流匹配技术,仅需8轮快速优化即可生成完整长文本,效果媲美需要上千步骤的扩散模型。该模型通过三步训练法:处理不同优化预算、使用教师模型指导、调整迭代机制来实现突破。测试显示,参数量仅1.7亿至17亿的FS-DFM变体在困惑度和熵值指标上均优于70-80亿参数的大型扩散模型。
印度理工学院团队构建了史上最大规模印度文化AI测试基准DRISHTIKON,包含64288道多语言多模态题目,覆盖15种语言和36个地区。研究评估了13个主流AI模型的文化理解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也存在显著文化盲区,特别是在低资源语言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不佳,为构建文化感知AI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