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正着手对搜索排名系统开展新一轮调整,旨在提高搜索结果质量,并隐藏掉网络上那些最极端、过于愤世嫉俗的内容。该公司表示,他们还在努力下调总结性内容的排名——此类内容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正常的搜索引擎优化结果,但大多属于生成式AI工具的批量生成产物。总之,谷歌希望通过此番举措帮助用户免受蒙蔽,享有更优质的搜索体验。
总有人尝试以种种方式让自己的发布内容登上搜索序列前端,这既是网络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谷歌搜索团队的工作常态。谷歌一直在调整其排名算法,希望努力改善搜索结果,只是其中大部分变更并未对外公开。谷歌搜索业务副总裁Pandu Nayak表示:“用户还是会看到大量逃脱控制的内容,而且遗憾的是,这类问题绝不可能挥挥魔杖就直接消失。”
对于谷歌来说,此番公告有着两层含义。首先,这一波重大变化可能会以可感知的方式扭转用户的搜索体验——Nayak表示,谷歌的量化测试结果显示,“无用内容”已消减达40%。其次,谷歌也开始向整个网络世界正式宣告:垃圾内容与粗鲁行为该止矣。
Nayak列举了当前被谷歌认定为垃圾宣传,并将被降低排名的三个实例。首先就是大规模发布的内容:这些网站每天通过低薪外包商或AI生成器械创建几千篇低质量文章,并将这些内容投放在搜索结果当中。Nayak援引The Verge编辑Mia Sato最近的说法,提到了讣告内容这一典型的垃圾信息案例。
第二类垃圾内容被Nayak总结为“网站声誉滥用”。具体来讲,这是指某个受人尊敬的大站出租其部分频道或页面,用以传播垃圾内容。这里我不想指名道姓针对特定目标,但大家肯定见过这类网站,其中要么充斥着跟促销活动相关的软文,要么发表了一些跟其他内容完全格格不入的AI生成文章。第三种则是“过期域名滥用”,即有人买下某个已被废弃、但搜索排名较高的域名,并在其中发布各种劣质内容,借此拉高垃圾信息的搜索排名。The Hairpin网站就是个典型例子,Wired最近几周曾就此事进行过跟踪报道。
Nayak还提到,对于那些滥用网站声誉的情况,谷歌将给予相应网站60天的整改期限,若到期仍无好转则会在新方案中将其剔除。其余清理工作则即时生效。谷歌向来知道垃圾内容横行的问题,这一次明显是要重拳出击、着力整治。Nayak强调:“一旦搜索排名被垃圾内容发布者和低质量信息创作者所控制,健康、高质量的网络生态环境必将不复存在。”
当然,这项工作仍在起步阶段。对于AI生成内容的清查(包括内容如何、写给谁看、应该如何排名)才刚刚开始,这肯定将在谷歌内部引发不少令人头痛的困扰。毕竟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一支核心力量,谷歌自己就在努力将AI带给每位网民,但同时又得想办法避免网络在AI的侵袭下彻底劣化(甚至谷歌自己的搜索引擎也在快速AI化)。另外,总会有新的、更加狡猾复杂的方法拉动劣质内容在搜索结果中的实际排名。而且,这个老大难问题完全由谷歌一手造成——如今网络上的大多数惯例,就是为了迎合谷歌的搜索排名规则。所以作为治理一方,谷歌永远要落后于现实一步。
但为了继续保持其搜索巨头的地位,谷歌必须想办法从网络上整理出更加优质的内容。一段时间以来,谷歌公司曾频繁暗示要更多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让搜索引擎被机器牵着鼻子走。其目标就是让优质内容压倒点击诱饵,而且谷歌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推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必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抗争之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瑞典央行与金融机构及国家安全部门深化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威胁。今年5月,瑞典遭遇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政府和金融机构受到严重冲击。总理克里斯特松承诺增加资金支持,建立更强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央行将举办第二届在线网络安全挑战峰会,鼓励金融机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瑞典金融协会敦促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工作压力源于大脑储存混乱而非系统。本文介绍5个ChatGPT提示词,帮你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结构化行动:优先级排序任务清单、快速撰写专业邮件回复、从冗长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问题解决方案、高效准备会议内容。通过系统化处理工作事务,将分散的精力转为专注执行,让大脑专注于决策而非重复劳动。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