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头显再度掀起热潮。继Meta和联想先后拿出自家产品之后,苹果在日前的WWDC上发布了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
在Google Glass在网上被无情嘲笑了近十年之后,苹果的举动也引发类似的质疑——这东西有什么用?是,配置很高,但它到底有什么用?
没错,苹果打造的这款铝制护目镜设计精良,但最后给出的Vision Pro应用展示既不是人脸计算机场景、也根本谈不上有多舒适。
苹果显然跟Meta掉进了同一个坑——Meta鼓励人们戴着VR头显参加商务会议,而Vision Pro头显也展示了佩戴者在视频会议和工作通话中如何灵活使用各种功能。但即使苹果真能在商务人士中引发共鸣,也让他们接受了3499美元这等高昂的售价,产品本身的可穿戴性仍然是个问题。苹果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说明Vision Pro的重量和具体电池续航时间(也就几个小时,没准还不到),但从已经发布的视频和照片来看,这绝对是一款体积可观、还得借助外部电池组的大家伙。
VR技术分析师Leo Gebbie认为:“人们对于长期佩戴头显设备是有容忍度极限的。如果要求人们整天佩戴,就必须做得纤薄、轻便且舒适。但在如今的VR世界中,还没有哪家厂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跟之前出现的类似产品差不多,苹果头显是一款混合现实设备,允许用户与虚拟元素交互,同时引入一些来自真实世界的背景。真实世界画面的透传也成为苹果在Vision Pro展示期间的着力重点,希望将这款设备定义成大家能够戴着四处走动的东西,完全不必担心撞到家具、桌面、宠物和孩子。但这种AR功能仍然以VR头显为载体,因此最终展现的Vision Pro也还是以环绕方式罩住了我们的整个视野。
Gartner公司首席分析师Tuong Nguyen表示,这会导致“框中之脑”问题。以Google Glass或者Meta的Facebook Ray-Bans为例,这些产品虽然不像Vision Pro那样拥有丰富的功能,但用户至少能够看到产品的边框。苹果头显虽提供物理旋钮来控制数字元素占据画面的比例,但对真实世界的观察还是要通过屏幕实现。
Nguyen表示:“视频透传的本质,其实就是把用户的脑袋装进了设计好的框体。”
此外,还没有哪种计算设备拥有完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大家应该都试过想要抓拍照片或者视频,但手机上的拍照应用却突然崩溃。想象一下,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整个视野当中,大家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如果非让我把整个脑袋都扎进一个框体,那我绝不想看见任何一点视频卡顿,特别是在过马路的时候。”一旦软件出问题,用户可能就两眼一摸黑了。
说到这里,VR设备最大的槽点终于来了。这种头显看着一点也不酷。苹果在宣传视频中居然还放了一段有人在坐飞机的时候佩戴Vision Pro的画面——这简直离谱,到时候一定会有其他乘客盯着这张佩戴护目镜的怪脸猛看。差旅达人Gebbie认为目前的VR设备还不够低调,不足以成为人们日常佩戴的东西。
“我早就可以坐在飞机上,通过头显在巨大的虚拟屏幕上观看Netflix剧集。但我没那么做,因为这也太尬了。”
未来几年内,VR头显可能会变得更纤薄、更轻巧也更容易佩戴。到那时候,在公共场合戴上智能头显可能就没那么奇怪了。但用户还需要克服另一个问题:沉浸式体验带来的隔绝感。
在苹果发布的Vision Pro娱乐宣传视频中,人们把设备绑在头上,电池组塞进口袋,然后一个人靠在沙发上通过巨幕观看电影……大家不觉得这一幕很凄凉吗?
苹果还把该产品定位为一种社交设备,能在通话时增强FaceTime功能。但苹果展示的每一项社交功能,都在强调人们独自在家中跟身在远方的对方联系。至少从WWDC大会上公布的内容来看,Vision Pro没怎么考虑跟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分享体验。唯一的现实互动,就是让他们紧盯Vision Pro的前玻璃面板下你那双令人毛骨悚然的眼睛。
Vision Pro将支持Disney+,所以大家可以用它来观看儿童电影。但我猜家长们更愿意陪孩子一起看迪士尼电影,而不是让他们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戴着VR设备看。
另外,Nguyen还提到在VR设备上观看长视频就很尴尬。“框中之脑其实更多强调的是零散的体验,比如这里使用一会、那里使用一会,而非一口气用上几个小时。”
实际上,只要VR或AR头显仍然代表着一种隔绝、孤独、不够舒适的体感,就没人愿意长时间待在这样的“面具”背后。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最新数据显示,Windows 11市场份额已达50.24%,首次超越Windows 10的46.84%。这一转变主要源于Windows 10即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企业用户加速迁移。一年前Windows 10份额还高达66.04%,而Windows 11仅为29.75%。企业多采用分批迁移策略,部分选择付费延长支持或转向Windows 365。硬件销售受限,AI PC等高端产品销量平平,市场份额提升更多来自系统升级而非新设备采购。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新一代液态基础模型突破传统变换器架构,能耗降低10-20倍,可直接在手机等边缘设备运行。该技术基于线虫大脑结构开发,支持离线运行,无需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性能基准测试中已超越同等规模的Meta Llama和微软Phi模型,为企业级应用和边缘计算提供低成本、高性能解决方案,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低延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