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软盘还没有灭绝?

从刺绣到航空,众多行业仍在使用软盘存储,但盘片储备终于快用完了。

今年2月,当Mark Necaise带着最后四张软盘前往密西西比州参加牛仔竞技赛时,他终于开始担心了起来。

Necaise的工作是在州内到处参加活动,为夹克和背心提供定制的绣花设计。“所有获奖者都会得到一件夹克,我们会把农场名称或马的名字绣到衣服上。”

五年前,他花18000美元买了台二手设备,机器由日本刺绣专业厂商Tajima于2004年制造。而把设计方案从计算机录入机器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软盘。

“我们最初有四张软盘,但其中有四张都读不出来,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我试着重新格式化了一下,看看能不能恢复正常,但还是失败了。我担心这机器是不是白买了。”

当初这台机器刚出厂时,软盘的大规模生产仍在继续,在日本尤其受欢迎。尽管早在2010年最后一家大型磁盘生产商就停止了制造,但直到去年,日本政府还在用软盘传递官方程序。问题是,从刺绣机器到塑料制造、医疗设备乃至飞机,大量装置还在使用软盘接收程序。随着软盘供应量的减少,这种“老古董”真的快要绝迹了。

为什么软盘还没有灭绝?

作家兼电影制片人Florian Cramer表示:“我个人觉得软盘应该被早点淘汰。”他把2009年所有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都做成GIF动图,保存在两张软盘当中,借此回应好莱坞提出的数字盗版威胁论。“客观来看,软盘是一种有毒的介质,是一种塑料废物……根本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仍在使用软盘的大多是小型企业,利润空间本来就有限,所以从来就没有意愿或者预算升级当初的设备。

位于佐治亚州的货运航空公司Geosky的维护经理Davit Niazashvili,就仍在使用软盘对两架已经36岁“高龄”的747-200机型做关键更新。这两架飞机最初是在1987年被交付给英国航空的。“在有更新可用时,我们需要将其下载到两张3.5英寸软盘上。因为找不到内置软驱的计算机,我们还专门采购了外接软驱。之后,我们把软盘带上飞机以更新飞行管理系统。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更新当中包含基础数据,例如对跑道和导航辅助工具的更改,而且固定每28天发布一次。目前,这份更新时间表已经确定将延续至2029年。

Niazashvili抱怨说:“如今,软盘这东西真的很难找。我们其实是从亚马逊上买到的。它们特别脆弱,很容易损坏,所以我们一般也就用个三次左右,之后就得扔了。但我们别无选择,毕竟飞行系统只认这个。只要这种更新方式还能起效,我们也就忍了。”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20架波音747-200系列机型仍在服役,而且仅用于货运或军事用途。美国空军拥有六架,其中两架为空军一号机。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不是也在用软盘更新,但美国军方的核武库用的是更陈旧的8英寸软盘,直到2019年才被淘汰。

还有其他几种商用飞机也在使用软盘,包括747和767的较新改款,还有老款空客A320,外加1990年代的湾流商业喷气机等。虽然完全可以将软驱升级为U盘、SD卡甚至是无线传输,但这需要花掉几千美元。只要原本的办法仍然能用,那就这么凑合着吧。

加利福尼亚州飞机维护公司ACI Jet的Brian Ford表示,“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进化残余”,毕竟在航空领域,可靠性就是至高追求。我们仍在使用PCMCIA卡和Zip驱动器,这些介质也是越来越难找。我们的装置设计周期很长,所以始终跟不上消费级设备的变化,但我们会努力赶上。”

在牛仔竞技赛之后,Necaise终于决定升级。但可不是买台新设备,而是搞一台软盘仿真器,价格大约是275美元。它能用简单的USB端口代替软驱,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定制生产。

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仿真器厂商PLR Electronics公司的Joshua Paschal表示:“我们的主要买家是那些刺绣和CNC(用于切割金属或木材等材料的程控工业工具)企业。”

PLR开发出几款基础型号,能在近600台设备上使用。他们的产品列表包括缝纫机、舞台照明控制台、电路板打印机、示波器、数字打印机、心电图仪、适量信号分析仪、注入成型机、管体弯曲器、切丁机、丝线锯、等离子刀具、金属压力器、声源采样器、电子乐器(钢琴和键盘等),以及来自索尼、松下和NEC等厂商的计算机软驱等,外加几十种刺绣和CNC设备。

其中大多数产品价格达几千美元,有些的出厂时间还挺新,所以用户希望能继续稳定使用下去。Paschal坦言:“即使U盘早已成为新的标准,很多设备也永远不会升级到USB端口。它们仍然在用软驱,特别是刺绣机。这给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后续维护和升级机会。”

人们来PLR搞升级,并不是因为找不到软盘,而是因为他们不想给设备更换软驱。Paschal指出:“我们在12年前刚开始销售这些设备的时候,软驱就已经很难找到了。至于现在,我都无法想象。”虽然销售额有所下降,但PLR公司每年仍能卖出2000至3000台产品。

也许软盘永远不会真正消失。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学院教授、媒体考古实验室创始人Lori Emerson表示:“世界上仍有不少人在忙着寻找、修理和维护1910年代的留声机,所以我觉得软盘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Floppydisk.com网站的经营者Tom Persky表示,某些依赖软盘的工业设备拥有30到40年的使用寿命,但相当一部分数据格式和存储介质连20年都坚持不到。

Persky每天能卖出约1000张软盘(大部分是3.5英寸的全新盘),他在加利福尼亚的仓库里还有几十万张存货。他的这批库存是20到25年前以每张0.07美元收购来的,如今最常见的3.5英寸软盘已经卖到每张1美元。

供应不足往往会拉动价格上涨,但考虑到只出不进的客观现实,越来越多的用户会被迫升级或更换设备,最终导致整个经济模式彻底崩溃。

IBM在 1971年推出的首款8英寸软盘,如今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Persky坦言,“这种软盘已经没有了。我们最后的库存是每张5美元卖掉的。”至于3.5英寸的,他也不敢断定外面还有多少存量。

“唯一可以作为参考的,只有10到20年前全球磁盘制造清单。库存是固定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大,而且相当分散。假设真的还有50万张,也绝对不是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而是50万人每人一张。”

Persky并不打算等着真正的历史转折点到来。他已经73岁了,再工作五年就要退休了。他觉得没有人会“蠢到”来接他的这家公司。“现在我离机场还有50英里,油箱马上就要见底了。我的工作就是让飞机平稳落地,再不作他想。”

来源:Wired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3

03/10

09:57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