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现在说这话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但根据前段时间的爆料,苹果公司似乎打算从iPhone 15 Pro开始彻底去除实体按键,转而使用纯固态的“Taptic”触控设计。之前外媒9to5Mac发布的iPhone 15最新渲染图,似乎也证明了这个消息。至少在部分即将发布的新型号上,实体按键和电源开关将彻底离我们而去。当然,既然设计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无按键现实恐怕已成定局。但我还是要说:苹果,能不能给我们留点按键!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留不留按键不算什么大事——绝对不是,没有什么固态触控能在手感上跟实体按键相提并论。这是我个人客观体验和切身观察的结论:实体按键已经伴随我几十年了,它们的使用感受仍然碾压虚拟按键。
现在,我的面前就摆着一部2016款iPhone SE和2022款iPhone SE。一个有实体按键,另一个是触控式虚拟按键。按下2016款的按键,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舒爽。因为打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确实按下去了,按键也给了我反馈。新款SE的按键则弱爆了,反馈既没灵魂又生硬虚假。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我承认,把有些按键去掉确实不是坏事,Home键就是典型案例。我可以通过触控和手势到处导航,而在需要返回的时候,我的眼睛当然还盯着屏幕,所以Home键做成虚拟的完全可以理解。但声音控制和唤醒按钮就不一样了,有时候我们只想启用静音模式,而且不打算把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来。这可能是因为身在公共场合时,TikTok当红单曲意外从手机扬声器而非耳机中响起。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触手可及的按钮,它应该清晰明确,尽快帮我们消解尴尬。
实体按键就没这个问题,按下去就是按下去了,非常明确。
还有手套!当然,我知道市面上也推出了带指尖电容设计的手套,苹果可能会针对这类服饰调整产品设计。但即使费了那么多心思,虚拟按键也至多跟实体按键持平,我甚至觉得戴手套时永远是实体按键更好用。再就是手湿了怎么办,这时候虚拟按键特别容易抽风,在屏幕上胡乱操作。实体按键没那么麻烦,按了就起效,简单快捷。苹果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Watch Ultra上沿用实体键设计。
当然,苹果也不乏在触觉上几乎可与实体按键比肩的精彩设计,Force Touch触控板就是一例。它能用触觉来模拟按下按钮的感受,就如同板上真有按钮。但手机这边真有必要吗?既然实体按键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非得用相对更差的技术来替换?
苹果是怎么想的?
去掉实体按键是不是有助于节约物理空间?是不是能降低气密成本?还是说我们的手机,终将变成一个浑圆光滑的黑色方块,其上看不到任何接缝和组件?我们都知道乔布斯讨厌一大堆按键,那这也许就是他个人审美的终极体现?我的感觉是,苹果对无按键iPhone的追求与用户无关,单纯只是美学上的一种坚持。
如果这就是未来,那我们只能接受,或者说尽一切可能珍惜和保护还接触得到的实体按键。也许这些终将消失,我们未来面对的就是那样一块鹅卵石般光滑的“手把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