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品质·信赖·向未来” 惠普在中国40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惠普打印春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现场,惠普回顾了40年来与中国经济及产业共同发展的历程,并再次强调了惠普一以贯之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专注于通过创新为客户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深化本土合作,并推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40年,惠普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员工及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和聪明才智。”惠普公司全球总裁兼CEO 恩里克·洛里斯表示,“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的同时,更为未来的机遇感到兴奋,惠普将继续投资于中国的发展,并不断为客户创新。”
惠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庄正松表示,“在中国40年间,惠普始终根植于中国,成长于中国,服务于中国。作为第一家中美合资高科技企业,惠普不仅致力于推动先进制造理念和体系落地中国,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也不断通过输出自身管理理念和经验,为中国广泛培养创新人才。惠普是中国紧密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秉持初心,在中国继续深耕、发展。”

惠普与合作伙伴、客户共同庆祝惠普在中国40年
“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经济和科技产业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与科技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中国的40年中,惠普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在中国完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价值循环。通过帮助地方培育产业集群,惠普助力中国多地实现产业升级、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惠普很早就推动本土研发建设,以支持中国和全球产品研发。2004年,惠普在上海设立了中国设计中心,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设计电脑产品。2006年,惠普又在上海成立了惠普打印产品研发中心,专注于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大幅面印刷设备的研发。
此外,通过在重庆、威海、岳阳、大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惠普也为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提供了充分支持。2009年,惠普在重庆设立了个人电脑和外围设备生产基地,该基地为其全球最大的电脑和设备生产基地之一。作为中国西部首个PC工厂,惠普重庆生产基地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电子产品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推动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谷”。2017年,惠普在山东威海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打印机生产基地,并借助威海区位优势,将产品销往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威海打造“全球打印机之都”助推一臂之力。
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科技满足客户需求
在中国的40年里,惠普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围绕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进行创新,并且凭借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40年来,中国用户对打印设备的需求从黑白到彩色,从便捷到智能,惠普持续扩充产品组合。1997年,惠普在中国推出HP LaserJet 6L激光打印机,在4年内卖出了百万台,从此激光打印机成为中国办公室里的标配。从2019年到2022年,惠普锐系列打印机累计出货量超过三百万台 。从 2000年到2021年,惠普激光打印机连续22年取得中国市场激光打印设备销量第一 。
在电脑领域,惠普也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可靠品质,赢得了客户长期信赖。惠普针对企业级用户的Elite系列商用电脑、面向专业高性能计算场景的Z系列工作站,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战系列电脑均通过了业界严格的美国军工标准测试 。同时,惠普还为中国玩家量身打造了OMEN暗影精灵游戏品牌,并已推出第9代,不仅陪伴玩家“玩出内力”,还引领着全球游戏产品的应用和体验升级。
强化中国发展战略,做可信赖的科技伙伴
中国是惠普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惠普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借40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之际,惠普发布4大系列50多款打印新品,通过全面部署细分赛道,强化在华打印业务。面对新时代下家用打印市场需求井喷、中小企业市场需求多元化,以及企业级用户追求办公设备更“智慧”,惠普通过全方位产品升级,匹配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惠普发布4大系列打印新品,强化在华业务布局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客户,惠普于近期在重庆扩建了PC研发测试中心,包含测试中心和故障分析实验室,以支持惠普广泛的产品组合。惠普还将针对不同市场的细分客户,包括新一代年轻消费者、中小企业及大型企业,推出更多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外,惠普也将与行业伙伴在研发、设计、生产、渠道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推动行业生态发展,为科技产业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惠普坚信,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多年来,惠普通过低碳行动、数字公平和捐赠扶贫等项目,助力中国经济、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惠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的价值链全过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实现全链路的节能减碳。惠普承诺,到2030年,公司将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的全价值链上实现碳排放减50%,在耗材和客户服务中达到碳中和。到2040年,惠普将实现整体价值链净零排放的目标,全力支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
亚马逊云服务宣布投资50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政府构建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该项目将新增1.3千兆瓦算力,扩大政府机构对AWS AI服务的访问,包括Amazon SageMaker、Amazon Bedrock和Claude聊天机器人等。预计2026年开工建设。AWS CEO表示此举将彻底改变联邦机构利用超级计算的方式,消除技术障碍,助力美国在AI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航、清华推出Honey-Data-15M,这是一个包含1500万高质量图像-问答对的开源数据集,通过创新的双层思考链策略让AI学会深度推理。基于此训练的Bee-8B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证明了专注数据质量能让开源AI达到商业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