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开发商Opera近期公布了新的计划,将把ChatGPT和谷歌Bard支持的各项功能集成到即将发布的浏览器新版本中。
Opera当初就凭借着Opera Cypto率先拥抱Web3,这次显然是打算再次用速度优势拿下生成式AI的首发权。至于具体计划,Opera打算在浏览器上提供专门的生成式AI功能侧边栏。
但Opera并不是唯一打算引入AI新功能的浏览器。微软也正在将AI引入Edge侧边栏内,这样用户就能要求相关服务把公司报告整理成一份“关键要点”,并直接把结果跟竞争对手的财务数据做出比较,最终生成对照表格。Edge甚至能够直接帮用户撰写内容。
Opera测试的首个AI功能就是“Shorten”按钮,用于快速为当前查看的文章创建提要。用户可以单击地址栏内的“Shorten”按钮,之后浏览器侧边栏的窗口中就会生成浓缩版的文章摘要。
Opera已经在YouTube上发布了使用OpenAI WebGPT的演示视频,其中总结了NASA关于哈勃望远镜的文章。这可能是在调侃谷歌Bard在首演当中犯的低级错误——它错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下了人类首张太阳系外行星照片。
而在此之前,微软已经宣布将把AI功能全面注入Edge浏览器和Bing搜索引擎的最新版本,而且二者使用的GPT-3模型版本比ChatGPT更新。
Opera表示,浏览器的侧边栏中将提供多种生成式AI内容服务,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侧边栏还将处理聊天机器人交互等全新浏览器功能。
通过快速生成摘要,Opera希望ChatGPT等AI服务能够提高信息密度,将用户原本无法消化的大量内容转化成浓缩提要。在此等强大解析能力的帮助之下,用户的浏览效率将大大提升。
Opera在博文中表示,“网络用户正被无法处理的海量内容所吞没。生成式AI将帮助我们更快创建书面材料,让越来越多的内容真正为我们所用。”
正如OpenAI在其WebGPT实验中做出的解释,WebGPT希望利用基于文本的网络浏览器来改善GPT-3模型响应中的事实准确性,解决其对错误结论“谜之自信”的问题。
Opera公司PC浏览器与游戏执行副总裁Krystian Kolondra表示,“Opera的信念在于,随着文本、图像和音频等各类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出现,我们正处于网络创造力的巅峰时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着手重塑浏览器以帮助用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以最佳方式发挥其中的全部潜力。”
Opera还希望能将谷歌API用于其生成式AI服务。去年3月,谷歌已经公开发布其生成语言API,最初由LAMDA提供支持。而LAMDA,正是如今负责驱动Bard的大语言模型。
“我们将生成式智能的兴起视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新时代下,Opera这样的消费级应用开发商将能在基于AI的平台上塑造新的体验。我们很高兴看到各开发商迅速拿出了自己的发展方案,例如谷歌Bard等,并开始在网络浏览体验中创造和发布新的成果。这一切的一切,在不久之前还完全只是幻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