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跃不过两、三英尺,即使是动物王国中那些跳跃健将也很难把成绩提高一个数量级。
但机器人可能!先前垂直跳高纪录的保持者仅勉强跳过1层楼的高度,但如今这道标线已经变成了10层楼高。成绩来自一部重量不及网球的机器人,它跳出了102英尺(31米)高,相当于从自由女神像的脚部直接蹦到眼部位置。
这项技术可能在行星探索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由于月球的引力强度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这种小型跳跃机器人能够垂直跳跃超410英尺、横向跳跃超1600英尺,由此轻松前往人类因大气稀薄/地形不稳而难以前往的样本/数据收集位置。而且这方面的探索已经起步,机器人的开发者Veritasium正在研究如何让设备自我调整以准备下一轮起跳。
这么小的机器人是怎么蹦起30多米的?视频显示,为了严格符合“跳跃”的定义,这些机器人不能像火箭那样消耗燃料、也不能像箭那样进行额外的能量转换。总之,这台机器人只能靠自身设计和结构跃起。这台机器人由四个碳纤维拱结构实现推进,这些拱结构通过松紧带系在中央的支撑轴上。
机器人顶部的瓶鼻状隔槽内装有一部电机,通过绳子连接至支撑轴。当电机启动,它会卷起绳子、缩短支撑轴长度并拉动碳纤维拱收缩。这种形态收缩就如同弹簧,当电机松开绳子后,碳纤拱的回弹就将机器人向上推起。而夸张的弹跳高度要归功于其轻的结构,最终达成的创纪录成绩不禁让人们对它在太空中的表现充满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