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QA相对论」,获取「元宇宙」更多情报-
Neal Stephenson在他1992年发表的小说《雪崩》中首次创造了“元宇宙”一词。此后,众多科技巨头陆续跟进,在这项未来科技中投入数十亿美元。
这种身临其境式的虚拟世界概念有着难以想象的社会与经济潜力。在这样一个由虚拟现实支撑而来的人工网络空间内,人们可以动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交换虚拟物品、获取实际价值。
01
/科技巨头的元宇宙格局/
1.谷歌
谷歌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这场元宇宙竞逐。尽管谷歌眼镜“扑街”,但公司前CEO Eric Schmidt就曾在采访中表示,“我期待着元宇宙涌现更多杰出创新。我为此已经等了快30年……但元宇宙到底会出自谁手,特别是Facebook,我也说不准。”很明显,谷歌迫切希望能在元宇宙领域率先探索、有所建树。
2.微软
微软的元宇宙发展道路更多以企业为中心,所以决定从办公空间、VR头显、虚拟形象等技术起步。软件巨头当然希望延续自己的行业领导者身份,并凭这份优势在元宇宙中大展身手。目前,微软的Mesh就是一项高端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化身进入虚拟现实、开展虚拟交互。Mesh能够通过配套应用与HoloLens 2、VR头显、移动设备及台式机相兼容。
3.Meta
Meta其实就是之前的Facebook,此次更名就是为了反映公司对于元宇宙的高度关注。Meta已经在元宇宙研究方面投入巨额资金,并坚信自己很快就将把使用Facebook平台的每个人引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Meta公司的季度利润下降了8%,而且在2021年内共为元宇宙砸下100亿美元。同样值得关注的是,Meta之前还收购了VR硬件厂商Oculus,同时推出VR远程办公协作项目Horizon Workrooms应用。
4.AWS
一方面,Meta、微软等各位巨头正努力推动VR、AR和AI创新,希望在元宇宙中维持领导地位;但另一方面,现有基础设施和网络端在支持元宇宙构想方面仍有不少空白,而AWS等现代云服务巨头的切入点正在于此。最近有消息透露,Meta(Facebook)将AWS选定为“长期战略云服务商,计划通过双边合作让AWS客户体验到Facebook的PyTorch机器学习框架及其他未来研发成果。”
5.英伟达
英伟达是数字图形行业的先锋,向来以傲视计算与移动领域的高端视频硬件研发能力而著称。其最新产品之一“Omniverse”是一种实时模拟技术,专为希望在虚拟空间中彼此协作、开展互动的人们而打造。如今,英伟达已经能够提供难以想象的强大视频图形处理能力,这些能力将为各类AI支持型应用程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6.Unity
Unity的高端3D内容开发平台向来在业内享有盛誉。这款智能、高效的工具也有望在元宇宙时代帮助创作者和艺术家们继续开发各类独特内容。Unity营收高级副总裁Julie Shumaker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距离元宇宙体验已经很近了。”
02
/全球元宇宙领域关键人物/
纵观全球元宇宙领域,以下几位关键人物不得不提。
1.Neal Stephenson
如果没有Neal Stephenson,元宇宙的概念是不完整的。正是他发明了“元宇宙”这一新词汇,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最终将其转化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2.David Baszucki
Roblox创始人兼CEO,该公司作为“元宇宙第一股”成功让游戏行业率先进军元宇宙。该公司正积极与其他知名企业和品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让元宇宙与游戏世界融为一体。
3.Matthew Ball
业内知名人士,Matthew Ball是Epyllion公司管理合伙人、著名投资者、顾问兼策略师。引人注目的他最近刚刚与Genvid Technologies合作推出了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为人们开辟了投资元宇宙的新渠道。
4.Tim Sweeney
Epic Games公司CEO,其打造的游戏平台“虚拟引擎”举世闻名,他本人也凭借对行业的诸多贡献而获得多个奖项与广泛认可。
5.黄仁勋
英伟达公司CEO,英伟达是计算机图形行业的领先厂商。该公司的高端Omniverse模拟技术正持续吸引到全球游戏玩家、创作者及开发者社区的高度关注,技术本身也有望在元宇宙背景之下帮助游戏行业建立起初步优势。
6.Beeple
艺术家Beeple,其一幅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最终以约4.5亿人民币成交,这一成交价是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第三高价,并且刷新了数码艺术品拍卖纪录,以及网上专场拍品最高成交价等纪录。
整个科技行业已踏上通往元宇宙的新征程,
前进吧,技术掌舵人们!
-关注公众号「QA相对论」,获取宇宙翻译局更多情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