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是至顶网策划的一档特别栏目,我们希望做元宇宙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推动者。本篇为该系列第十六问,并同步更新在「QA相对论」微信公众号中,敬请关注。
——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元宇宙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价值。本期第十六问我们来探讨数字孪生和工业元宇宙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工业元宇宙是数字孪生、CPS等理念和技术在元宇宙世界的延展。
如果拆开来看——数字孪生指的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定义);元宇宙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个聚焦于社交链接的3D虚拟世界网络。而工业元宇宙我们暂且理解为是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形态。
几个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仿真和模拟,进行可视化的感知交互,所以,它们在底层具有通用的技术支撑。从技术关系来看,数字孪生是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而CPS则可以视为是工业元宇宙的核心。
放到应用场景中来理解。数字孪生的作用是对物理设备,比如一台机床、飞机、锅炉的状态信息、生产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回传,然后通过计算分析,从而确认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据此,企业可以预测某个部件的运行寿命,进行状态维护,实现对事故的预测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这将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定期维护和滞后的事故救急处理方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孪生仍然是严格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映射为基础的,任何模拟情景和决策,都是基于实时客观的工业数据,强调物理真实性。元宇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能以现实物理世界为数字框架,也可以完全推倒重来,塑造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它不以具体的物理设备、生产线、生产资料等为绝对参照,其核心是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孪生会更注重执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工业元宇宙则会进一步覆盖生产之外的环节,比如商务合作谈判、合同签订、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后期的产品检测、入库、运输、安装、服务等等。其中,类似于工业设计这样充分依赖人的想象力的工作,或许会更快进入元宇宙——但是,目前这些节点的连接和互通程度都还不高,这就是元宇宙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
关注公众号「QA相对论」,获取「元宇宙十万个为什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研究院推出VIBEVOICE,这是一种革命性的AI语音合成技术,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90分钟的多人对话音频。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