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重磅宣布游戏本“游匣 G15“ 重返市场!
7 年前,戴尔游匣就以一身红色战袍出世,和玩家一起展露热血。今天,游匣G15以全新设计, 将为玩家带来阶梯式的核心版、进阶版和无双版三种配置, 以及耀夜黑、机能绿、皓英灰和暗金黑四种颜色的选择。
游匣G15核心版可选120Hz电竞屏,或即将上市的165Hz 防蓝光电竞屏,散热模具全面升级。在此基础上,游匣G15进阶版将达到115W GPU释放功率。即将推出的最强游匣G15无双版更是在115W强大输出的基础上,将搭载360Hz防蓝光三边窄屏幕,采用金属外壳搭配12区域前置灯带,支持AlienFX。无论是享受纯粹快乐的游戏爱好者,还是惜帧如金的竞技神和画面党,游匣G15都是一个既带劲儿又前卫的“硬核顽物”。
戴尔游匣G15,耀夜黑、机能绿、皓英灰、暗金黑(从左到右),2021年亮相
VOYAGER【远征】工业设计,突破可持续性创新
在设计上,游匣 G15 致敬旅行者号的伟大远征,希望可以用同样的想象力和勇气打破传统
游戏笔记本的设计习惯——重塑“高分子聚合物”。机身表面一体成型;云母点缀,采用撒点的方式,增加质感和硬度。机身整体采用高精激光蚀刻代替表面涂层,在显微镜下呈现特殊的“虫形纹理”,制造出细腻又坚砺的肌理,耐磨又能有效减少指纹残留。同时,游匣G15在必要的喷漆部位100%采用水性漆,“硬核顽物”不仅耐用还很环保。
在A面,290 道平行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与点、圆一起,勾勒出纯粹、有力、感性的图腾。同时,游匣 G15 用凌厉的腰线和进出风隔栅尖锐强硬的线条,与外壳的自然肌理和倒角形成巨大张力。无论平放,开合,各个角度都能释放十足张力——毕竟这是一台随时渴望邀你前往未知的设备。
超高刷新护眼屏,独有的舒适体验
游匣 G15 配备了一块 15.6 英寸高刷新屏幕,从120Hz到未来可选360Hz,不仅可以优化运动画面的细节,动作也会变得更加逼真、顺畅、毫无停滞感。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尤其是资深的 FPS 游戏玩家,一块高刷新率的屏幕是决胜的关键武器。
游匣G15高刷新屏幕(165Hz—360Hz配置未来可选)采用了获得德国TüV莱茵认证的物理防蓝光技术,可以有效过滤波段在415nm~455nm之间的有害蓝光,对屏幕光谱重新分配,滤掉有害光同时保持画面原色,不偏黄,减少视力疲劳。
多项硬核装备助力,游戏轻松不掉档
游匣G15将搭载NVIDIA新一代高性能RTX30系显卡,其进阶版和无双版性能释放可达115W,在Dynamic Boost的配合下,可实现更高亢的性能输出。
在散热上,游匣 G15 优化升级散热架构,采用双进气与四排气的设计,相较传统散热的单一进气口,增加了笔记本的空气“排量”,对 CPU 和 GPU 针对性的进行散热。游匣 G15进阶版和无双版中的叶片直径将达 56mm,叶片数多达 53 片,轻松带动热量离开机身,随时保持“冷酷” 的战斗。
此外,游匣G15 独特的键盘背光设计,可自定义切换多种灯光特效模式。特定配置还搭载了 AlienFX灯效联动,可以与相连的 ALIENWARE 外星人外设形成灯光联动效果,190+款游戏大作根据游戏过程中的情节,自动展现不一样的灯光效果。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戴尔中国消费及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王利军表示:“ 我们期待满载创新回归的游匣G15, 以其精湛的设计、超高的性能、先锋审美,再次助力我们的玩家在游戏的世界里所向披靡! 无论游匣的老朋友还是新朋友, 我们相信这款硬核游戏装备将为他们打开全新的世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I创新竞赛正在加速进行。但许多企业仍缺乏执行工具:Gartner预测到2027年,60%的组织将因数据治理问题而无法实现AI用例的价值。企业需要统一的数据平台支持所有数据模型,建立可靠的AI就绪数据管道,并通过主权AI工厂标准化AI流水线。通过集成向量数据库、嵌入管道和模型服务,企业可将生产就绪应用的部署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小时,实现完整的数据主权和治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