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2020年可以说是5G网络大力建设与加速发展的一年,很多人在这一年更换了5G手机与5G套餐,“5G”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福利,它不断渗透并且尝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基站网络建设:飞速发展ing 要让5G遍布各个角落
5G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征,是支撑万物互联、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之一。2020年,5G成为“新基建”战略的重要内容,5G网络作为“新基建”的关键,加快推进5G发展屡屡被提及。
想要大力发展5G,首当其冲的就是5G基站的部署。说起来虽然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在4G时代,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上投入了上千亿的资金,部署5G基站在资金方面确实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表示,我国5G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几代相比更为严峻,5G需要长期负重前行。运营商对5G的投资回报压力很大,需要适度超前稳步推进5G网络的部署,培育生态,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
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设超70万座5G基站,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2021年四大电信运营商将持续加大5G网络投资力度,预计将是2020年的1.5到2倍。
让5G遍布各个角落——这是5G时代的最终目标,毕竟很多应用创新都需要基于5G网络才能得以施展。
面向消费者业务:5G终端全面开花 体验再升级
前年,购买5G手机可以说是“赶时髦”;去年,消费者基本可以“闭着眼睛买”。原因无他,大势所趋,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发布的新品都是5G手机(个别除外),苹果12系列(苹果11系列为4G)也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其中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1.44亿部,占比51.4%。11月份,我国市场5G手机出货量已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68.1%。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5G手机将成为标配,4G手机也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5G手机搭配5G网络给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快了!太好用了!给原本的使用场景带来了更加流畅与震撼的体验。
游戏:网络延迟是影响游戏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5G的低时延特性改变了这一点,游戏中别人把你KO了,那是你的技术问题,网络不背锅;光线追踪、真实物理引擎给游戏带来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在4G时代还是乖乖用主机来体验吧,5G有大带宽和低时延,复杂的渲染和运算都可以在云端进行处理,在手机端也能玩主机游戏,爽歪歪。
影音娱乐:5G网络可以满足高清视频输入、输出的带宽需求,不管是看电影、看球赛、看直播,都能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你还可以直播观看爱豆的演唱会或者综艺现场,与朋友连麦实时互动,为爱豆打CALL。
视频剪辑&传播:有了5G的加持,从拍摄、制作到渲染、上传,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
手机是5G时代最快速得到推广的终端设备,场景也最丰富。除此之外,也陆续有支持5G的PC、可穿戴设备发布,可以说面向消费者业务,5G有非常大的潜力亟待被进一步挖掘。
面向行业应用:5G赋能千行百业 加速推进创新应用落地
随着5G基站的大规模铺开,5G业务逐步向各垂直行业延伸拓展,5G+各行业融合应用场景也将全面打开。包括工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从而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新一轮变革。
车联网:5G的作用超越了传统的娱乐和辅助功能,成为道路安全和汽车革新的关键推动力。自动驾驶、编队行驶、车辆生命周期维护、传感器数据众包等都需要安全、可靠、低延迟和高带宽的5G连接,这些连接特性在高速公路和密集城市中至关重要。
远程医疗:可利用可穿戴或便携设备集成远程诊断、远程手术和远程医疗监控等解决方案。
智慧工厂:将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与实际生产及管理相结合,实现工厂生产质量检测、生产安全监控、仓储物流、设备监控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打造5G+云平台的智慧工厂。
麦克卢汉曾在《媒介即信息》中提出这样的观点,5G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信技术升级,而是一个可以为各行各业赋能的底层设施,也是想象力迸发的土壤,每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工作、学习、社交、运动、娱乐场景,也都因为5G技术的介入,而变得如此不同。
从人们的日常应用看,它们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
5G网络能力长足发展才能支撑更多样的业务存在。5G建设发展还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网络建设、应用探索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研究院推出VIBEVOICE,这是一种革命性的AI语音合成技术,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90分钟的多人对话音频。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