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前沿方向,集现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可以有效减少因驾驶员的疏忽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
中国自动驾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各地政府正加快政策标准制定,加大技术研发进度。
中国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正式将发展智能网联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需初步掌握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并初步建立起自主研发体系;到2025年需掌握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并搭建较为完善的自动驾驶产业群。
2017年1月颁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自动驾驶标准体系的建设框架及目标原则。
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管理规范》提出,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路测规范发布以来,北京、上海、福建平潭、长春、重庆、深圳、无锡、杭州、长沙、济南等城市分别出台了适合自己城市的路测管理办法,并且分别给多家公司颁发了多张路测牌照。
2018年11月,工信部官网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基于LTE(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V2X(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之间的直连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的直连通信技术。
2019年5月,工信部发布《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汽车信息安全、汽车网联等重点标准制定,完善自动驾驶配套标准参照依据。
2020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相关体系基本形成,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2020年12月,为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这些条件都对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刺激作用。

目前,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处于从L2迈向L3阶段,技术在进步,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中国自动驾驶爆发元年依然没有到来,毕竟汽车工业是严谨的,没有L3,便不能说是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很多行业人士分析,2021年或许会成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有些车企已经具备了L3级的技术实力,但是要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一些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