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13日,北京天气晴朗,拉斯维加斯也还是那个拉斯维加斯。每年1月都是CES(美国消费电子展)跟拉斯维加斯鹊桥相会的日子,但是,今年CES没来!
CES可以说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最新的趋势,也能够体验到最前沿的产品。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CES2021决定首次以线上形式与全球的观众见面,热闹的展台、火热的演讲及发布会环节只能明年再见了。
虽说CES2021的主会场由线下变为线上,但是精彩程度依然不减。
以“芯”企业为例,英特尔、AMD、英伟达齐聚首,为消费者带来了诚意满满、款式多样的“芯”品与新品。
英特尔:推四大全新处理器家族 含50多款处理器产品
英特尔在CES2021上发布了50多款处理器产品,瞄准的是商用、教育、移动和游戏计算平台。
四大全新处理器家族也有各自的特色及定位:第11代英特尔博锐平台和基于英特尔EVO认证的英特尔博锐平台,为商用用户带来超强性能和全面的硬件级别安全性;全新N系列10纳米英特尔奔腾银牌和英特尔赛扬处理器,可助力面向教育领域的电脑平台在性能、多媒体和协作之间实现无与伦比的平衡;第11代酷睿高性能移动版处理器,旨在提供出色的移动性和发烧友级游戏性能,并实现行业领先的平衡性;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上市的11代酷睿S系列台式机处理器(代号“Rocket Lake-S”)及其下一代处理器(代号“Alder Lake”),是专为游戏玩家和发烧友打造的下一代台式机技术,为游戏玩家和PC发烧友带来更高的性能。
2021年会有500多款搭载英特尔全新处理器产品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问世,敬请期待。
AMD:锐龙与霄龙 布局笔记本、服务器芯片市场
在CES2021的主题演讲环节,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重申了高性能计算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如何助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并且发布了“Zen 3”核心的全新AMD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以及第三代AMD 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
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包括代表高性能的“H”系列处理器以及代表了超便携的“U”系列处理器,前者瞄准的是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后者则是为在便携中追求性能的主流消费者而设计。
第三代AMD 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则是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核心,为科学研究、全球商业、电子商务以及日趋重要的云服务(如在线学习、协同应用和视频会议)提供了支柱力量。
英伟达:把RTX30系列移动GPU装进游戏本里 还有GeForce RTX 3060新显卡
英伟达在CES2021上的发布会环节仅耗时半小时,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个是RTX 30系列移动GPU,另一个是GeForce RTX 3060新显卡。
RTX 30系列移动GPU包含RTX 3060、3070和3080三款产品,采用了安培微架构(Ampere)架构,能源效率和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搭载RTX 3070和3080移动GPU的游戏笔记本电脑(预计将有70余款)将于本月底上市发售,搭载RTX 3060的笔记本电脑将在2月初推出。
GeForce RTX 3060新显卡采用了3584 CUDA核心,GPU频率可达 1.78GHz,配备了12GB的GDDR6显存,该产品将于2月底上市。
高通:没发“芯” “超声波屏幕指纹解锁”技术也很香
高通这一次并没有带来与“芯”有关的产品,而是发布了第二代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器3D Sonic Sensor Gen 2,根据高通官方公布的具体数据,第二代3D声波传感器比第一代传感器捕捉到的生物特征数据多1.7倍,解锁速度方面快了50%,也就是相比第一代传感器,解锁的指纹面积更大、速度更快。
英特尔、AMD、英伟达对笔记本、台式机市场的热情与日俱增,特别是游戏笔记本领域,今年落地的产品也非常多,这些产品的表现如何?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获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