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办公新变局”云端对话正式举行。此次对话由联想商用与财新云会场共同举办,聚焦数字化新技术与未来办公新格局,探讨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主动求变,“软硬”兼施,以数字化变革催生未来办公方式,赋能长远发展。活动中,联想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王立平、微软中国云服务渠道业务总经理李纲、阿里巴巴钉钉特渠合作部总经理康彦荣、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业务董事总经理吴杉杉、每日优鲜数据智能副总裁陈华良、印象笔记高级副总裁乔迁出席,共话智慧办公、远程协作、数字化管理等热点话题。
“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办公新变局”云端对话正式举行
疫情激发数字化转型,企业动态应变才能涅槃重生
“疫情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谈及后疫情时期行业变革的趋势,联想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王立平说道,“具体来讲,数字化转型会带来几个变化——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用户体验的改善、以及营销拓客的进一步深化,这些都是数字化技术的切实益处。”
联想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王立平分享后疫情时期行业变革趋势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求变,提速数字化转型。据相关调研显示,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支持成长型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越快采取数字化应对措施,就越能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贯通,实现管理变革和经营优化。
得益于数字化技术,联想工厂在4月份即实现了百分之百复工,并将工厂产能提升了40%;微软在疫情期间携手联想共同服务高速成长的企业,帮助它们展开线下办公;埃森哲通过将服务和产品数字化,灵活实现了远程的咨询与交付;钉钉在疫情期间累计服务了3亿用户、1500多万成长型企业和组织,助力其在家办公、停课不停学;印象笔记通过信息记录与管理,更好地形成人与信息的连接;每日优鲜则基于对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实现了采、分、销链条的高效运转。
数字驱动,无界协同,智慧办公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成果的背后,是企业对其内部“筋骨”的灵活调整。正如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业务董事总经理吴杉杉所说,“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需要五个‘活要素’——活的战略、活的客户洞察、活的生态、活的数据、以及活的组织。”而在这其中,作为支撑“活的组织”的关键,新型的智慧办公模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与传统线下的办公模式不同,智慧办公形态下,员工不再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其协作的方式也不断向网络化、虚拟化转变。这种“离散式”的办公方式,不仅要求企业构建差时异地的协作方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将生产力有效地组织起来,更需要升级灵活个性的管理架构,以智能化、柔性化的组织管理,打造人性化的办公体验,释放企业的生产力与创新能力。
而随着疫情的常态化的推进,智慧办公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提速——微软通过线上的生产力工具,打通了全球团队间的协作壁垒,满足了跨国办公的灵活需求;钉钉通过“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来提升数字化办公的整体效率;印象笔记在远程协作中打破部门边界,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高效协作;更为重要的是,正如联想最近发布的RISE智能化服务生态战略,联想表示希望借助自身的优势,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搭建一个智慧办公的场景,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带来更好的员工体验,提高效率。
软硬融合,联想携手合作伙伴,共筑智慧办公生态圈
新型的智慧办公不仅仅需要一个企业的努力,更需要一个生态体系的共同创造。通过引入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建立“活的生态圈”,才能使智慧办公的形态在碰撞中不断迭代升级,进而满足行业与用户的需求。
具体来说,“正是得益于中国基础设施、云、协同应用软件的发展,我们在协同办公、远程办公、智慧办公上,才拥有了‘软硬兼施’的实力。智慧办公才能真正地帮助企业灵活面对新的挑战,将员工从重复的、繁琐的流程中解放出来,专注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激发协同与创新的巨大效应。” 联想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王立平分享道。
但智慧办公的落地与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费时的过程。在企业构建智慧办公新形态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终端产品型号复杂、多品牌多种类设备管理复杂、软件协同兼容程度低、后续服务响应不及时等落地痛点,而这就对办公终端的采购、适配、与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联想推出易捷办公方案,助力企业开启智慧办公新形态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智慧办公的痛点与需求,联想推出了易捷办公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包括产品定制、快速交付、IT咨询、DaaS等在内的数字化服务,方便企业客户更灵活、轻松地搭建属于自己的智慧办公场景。
在未来,联想也将全面发力智慧办公,携手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推进智慧办公的生态体系,帮助企业突破现有的生产力枷锁,降本增效,带来更好的员工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迪拜Gitex 2025大会上,阿联酋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雄心备受关注。微软正帮助该地区组织从AI实验阶段转向实际应用,通过三重方法提供AI助手、协同AI代理和AI战略顾问。微软已在阿联酋大举投资数据中心,去年培训了10万名政府员工,计划到2027年培训100万学习者。阿联酋任命了全球首位AI部长,各部门都配备了首席AI官。微软与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在公民服务和金融流程等领域实现AI的实际应用,构建全面的AI生态系统。
查尔斯大学和意大利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解决了同声传译AI系统延迟评估的准确性问题。他们发现现有评估方法存在严重偏差,常给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并提出了YAAL新指标和SOFTSEGMENTER对齐工具。YAAL准确性达96%,比传统方法提升20多个百分点。研究还开发了专门的长音频评估工具LongYAAL,为AI翻译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测量标准。
苹果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名为FS-DFM的新模型,采用少步离散流匹配技术,仅需8轮快速优化即可生成完整长文本,效果媲美需要上千步骤的扩散模型。该模型通过三步训练法:处理不同优化预算、使用教师模型指导、调整迭代机制来实现突破。测试显示,参数量仅1.7亿至17亿的FS-DFM变体在困惑度和熵值指标上均优于70-80亿参数的大型扩散模型。
印度理工学院团队构建了史上最大规模印度文化AI测试基准DRISHTIKON,包含64288道多语言多模态题目,覆盖15种语言和36个地区。研究评估了13个主流AI模型的文化理解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也存在显著文化盲区,特别是在低资源语言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不佳,为构建文化感知AI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