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见证了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网购与网上支付、智能手机、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如今已经融入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但这些在二十年前的人眼中可能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仅是生活,我们的工作环境也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办公桌上的风景从厚厚的纸堆变成显示器与机箱再到如今一台简单的笔记本,也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徐徐开启,这一个十年中,我们也许要给“办公”加上一些“智慧”。
戴尔Latitude 即将推出的Latitude 9510商用笔记本将要带给大家的,就是商用的“智慧”。
熟悉Latitude 品牌的用户们可能首先会提出一个疑问,Latitude的产品线一直都是按照3000、5000、7000系列划分,这里为什么会出现“9510”这样的型号呢?是的,你没有看错,也并不是笔误,Latitude在今年将会推出全新的产品线——Latitude 9000系列。9000系列将使用Latitude最尖端创新的技术、最精湛的选材与工艺,为商用客户打造耳目一新的办公新体验,突破自我,锐意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Latitude 9000系列也已经成为最早搭载5G移动数据模块的笔记本产品之一。
Latitude家族新生成员Latitude 9510为大家带来的商用“智慧”,源于全方位的智能AI办公优化。全新 Dell Optimizer智能调优软件将渗透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为使用者带来更加畅快的办公体验:
开启工作时,ExpressResponse快速响应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可以帮助笔记本更快地启动常用应用程序并提高性能,应用间切换也将更加流畅,时间不再只靠“挤”出来,Latitude 9510可以在悄无声息之中为使用者赢得更多时间。
会议时,智能音频优化功能可以更好地解决环境噪音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发言还是收听都更加清晰,远程会议也能获得面谈一样的优质体验。
充电时,ExpressCharge快速充电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日常习惯智能调节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紧急时还可智能调节电池充电策略,在电池寿命与使用体验中寻求最佳平衡。这就是Latitude在取舍之道中修炼而成的独到商用美学。
离开时,ExpressSign-in智慧感知登录功能可以察觉到使用者的动向,自动锁定系统,当使用者回到电脑前时又能自动开启,工作与休息无缝衔接。Latitude 9510的“智慧”润物细无声地在办公中每个环节帮助使用者提升效率,减少等待,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价值。
除了赋予Latitude 9510更多智慧,Latitude还为它增加了更多可能性。360°翻转与钻石切割设计让使用者无论在任何场景下都能随时开启工作,闪耀全场;新升级的微边框设计让拥有15寸屏幕的Latitude 9510可以被更小的包袋容纳,轻松便携;再加上Wi-Fi 6与长达30小时的续航时间,这些足以让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自由办公,不受外物所扰。最高可搭载最新第10代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让企业效能更强劲。承袭自Latitude家族的优良血统让Latitude 9510同样安全可靠,免除数据泄露困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博通宣布对VMware Cloud Foundation平台进行重大升级,将私有AI服务集成到核心订阅中,并为vSAN存储虚拟化软件添加云原生对象存储支持。此举旨在满足企业对简化基础设施、高效AI采用和网络安全的需求。升级包括与英伟达合作的VMware Private AI Foundation服务、支持AMD GPU、Amazon S3兼容对象存储、与Canonical合作的Ubuntu容器镜像,以及新的四阶段自动化安全流程。博通还推出了面向高监管行业的VCF网络合规高级服务。
谷歌DeepMind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AI训练方法,让AI学会深度思考。通过"连续推理空间"技术,AI能在回答前进行内部分析和规划,一次性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新方法在数学推理、逻辑分析等任务中表现显著提升,错误率明显降低。该技术有望应用于教育、医疗、商业咨询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可靠的AI助手服务。
Google正式发布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该模型此前在测试版中被称为nanobanana。新模型为企业创意项目提供更多选择,能够快速修改图像外观并提供比以往模型更强的控制能力。该模型在保持人物相似度和编辑一致性方面表现出色,支持多轮编辑、照片融合等功能,并已集成到Gemini应用中供付费和免费用户使用。
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革命性的AI技术,能够仅通过音频生成高度逼真的说话视频。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Audio2Photoreal系统巧妙结合了深度学习、扩散模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声音到面部动作的精准转换。该技术在影视制作、在线教育、新闻媒体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大幅降低视频制作成本和门槛。虽然仍面临计算资源需求高、隐私安全等挑战,但其突破性创新为未来视频内容创作开辟了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