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19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 2019)正式拉开帷幕,TCL通讯、华为、联想等多家中国手机军团再次参展,各家先进产品及技术,大放异彩,引发诸多关注。值得一提的是TCL通讯于IFA前夕首次在海外市场发布了TCL手机产品线 – TCL PLEX,并用“DISPLAY GREATNESS (展视非凡)”来全新定义品牌,主打采用TCL NXTVISION的屏幕技术和低光拍摄。 除此之外,TCL还在IFA展会上展示多款炫酷的可折叠手机、可穿戴显示眼镜、瀑布屏手机、一体无孔屏手机等高科技概念产品,彰显了其在自研显示技术上的实力和野心。
全球手机产业链经过3G和4G“洗礼”,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应链格局。智能手机的每个组件、每项技术和专利都可以通过全球产业链的精细分工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严重。想要在同质化产品形态中脱颖而出,折叠手机的推出犹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这时候,手机厂商在柔性AMOLED屏上的主动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今年2月的MWC 2019上,TCL就已展示了采用自家的柔性屏显示技术(来自TCL旗下华星光电)及采用Dragonhinge (龙铰链)专利铰链技术的可折叠手机,博得一片惊艳好评。短短几个月之后的IFA,TCL通讯又一口气展示了四款基于屏幕技术的概念产品,包括使用Butterflyhing (蝴蝶铰链)专利的折叠手机和一款可以瞬间将手机上的视频打造成沉浸式100吋4K观影效果的AR眼镜。这些唯有依靠自身强大且稳健的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做到。
十余年前中国的面板市场基本依靠进口,不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受国外厂商把控。随着宏观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的全面支持,今天的中国面板行业从技术到规模均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除了直观感受到屏幕尺寸在不断变大,显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TCL集团华星光电,使得公司旗下的智能手机、电视等业务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成本、技术、制造等供应链优势。可以说,TCL通讯是国内唯一能够通过自有兄弟公司获得屏幕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也正是TCL通讯能够在显示技术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的重要内因。
除屏幕外,折叠产品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铰链结构技术。TCL通讯所展示的折叠手机均搭载了自研折叠屏铰链技术,这些技术给TCL未来的手机产品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近几年,AI技术出现和应用是智能手机行业尤其引人关注的议题,并且正在成为厂商打造产品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差异点。TCL通讯去年就和TCL位于香港的工业研究院成立了联合AI创新实验室,在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高性能计算和AI芯片、创新设计五大领域进行专项研究。
具体到AI技术在移动领域的应用,TCL通讯已经拥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并为此不断投入各项资源,在AI+影像技术和AI+手机应用两个方面的发展收获颇丰。在AI+影像技术方面,TCL通讯拥有包括暗光拍摄、场景识别、物体识别、图像修复、图片风格迁移、视频稳定等在内极具使用价值的技术应用。以暗光拍照为例,此次发布的TCL PLEX手机也搭载此技术,该AI解决方案通过运用神经网络,能对相机中的原始图像进行降噪、去马赛克、颜色恢复等不同形式的处理,让用户即使在0.1 lux以下近乎黑暗的环境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许多项的优秀AI成果已经在TCL的智能终端产品上得以落地。TCL这次在IFA上发布的TCL PLEX手机,就运用了大量TCL AI实验室的成果。这款手机出色的拍摄体验可以让用户像专业人士一样捕捉夜间精彩瞬间。硬件上TCL PLEX后置三摄,采用48MP超高分辨率索尼传感器,具备4K视频录制功能,拥有业界领先的2.9μm大像素低光传感器,再加上TCL自研的AI算法的助力,TCL PLEX能捕捉更多细节,暗拍视频拍摄效果出色,视频画面纯净、细节清晰,同时还可实现960帧超级慢动作视频拍摄,捕捉精彩时刻,回味无限乐趣,白天黑夜,自由定格。TCL PLEX的暗拍成像能力一样表现出彩,在极暗的环境下,照片的拍摄亮度可提升三倍。
作为5G商用元年举办的IFA,5G自然是各家厂商的焦点之一,也都纷纷发布在该领域的进展和技术。事实上,TCL通讯作为全球少数几家在早期就投入5G研发的终端厂商之一,积累了超过百项5G核心技术和专利,并且在5G终端的研发和商用上取得硕果。今年已经发布了其首款TCL F296 5G数据终端产品,还与中国联通宣布建立“中国联通与TCL通讯5G终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TCL通讯此前也表示将会在明年分别在美国、中国市场推出5G手机。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TCL通讯犹如围棋世界中的“九段高手”,近几年在屏幕显示、AI和5G方面,接连下了几招漂亮的“先手”好棋,其奠定的技术优势,在此次IFA期间得以充分体现。手机作为TCL消费类电子产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入口之一, 20年来风风雨雨仍行业长青,相信TCL通讯的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