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个人商用频道 06月20日 北京消息(文/黄雅琦):漫威宇宙中,有一种物体充满神秘感,它就是《雷神》中的彩虹桥。这条五光十色的桥,以类似虫洞的方式打通了空间隧道,将物体从宇宙某处瞬间传送到另一边,打破时空界限。
在知识世界,这种时空限制同样被打破。当一种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入课堂,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与世界连通起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持下,学生同样拥有了划破知识时空的技能。
在这个技术打造的“无边界学习圈”里,不仅世界5000年文化沉淀的“百科全书”,还有写满浩瀚星海的“云上图书馆”,甚至在一位校长的课堂上,还出现了可以接收来自银河系外宇宙射线的“接收器”。
而这位追求前沿、高效、个性化教育的校长,正是原北京四中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刘长铭。
他认为,教育更重要的使命是激发一个人主动进取、主动学习的精神,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敏锐的思考力,刘长铭还将这种新的教学与课程理念带入课堂。
他曾开设一门课程,是让学生主动将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因为在他看来,技术熏陶带来的最大优势,正是把学习的物理空间扩大化,突破了教育和学习者的时空边界,这与下面要讲的故事不谋而合。
司马光砸缸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历史故事,更因为教科书的宣传而深入人心。
当只有7岁的司马光能在这么慌乱的时刻,举起石头砸向水缸从而救出掉进水里的小伙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变通的重要性,更寓意了学习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无界。 就像打破的是缸,得到的却是实践与宝贵的经验。
正如今天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电子终端设备进入课堂,在刘长铭校长看来,其实打造的正是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圈”,不在于设备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提供的价值,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拓展了教育的边界,突破教育和学习者的时空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学习到任何所需要的知识。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教育及企业行业总经理黄薇同样认为,借助电子终端设备这样一个恰当的工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
因为传统的课堂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虽可以排除外界环境对教育教学的干扰,但也因此容易导致教育教学与真实世界真正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技术为课堂边界突破提供更多可能。当移动互联技术进入课堂,线上线下的资源被打通,课堂就不再是封闭的围栏,个人终端设备更像一个入口,将学生带到课室外的天地,同时也将外界的信息带入课堂,将多元观点带进课堂,拉近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当然,教育绝不仅是满足“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对此,黄薇表示,在学校课堂中利用电子终端来辅助教学,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打通线上线下资源,突破知识边界的 “云上图书馆”,实际上为学生掌握21世纪技能提供了捷径。
继高考过后,另一国产大片即将接档,它就是期末考试。讲述的是一群少年分别与语、数、英、政、史、地、生、物、化等几座大山激烈抗争的故事。论期末考试前几天是什么状态?过来人:都是泪!
复习到位了吗?知识点都记牢了吗?能比期中考试有进步吧?
上述紧张的备战状态并不陌生,这种“填鸭式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传统课堂一直沿用1000多年留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教师是一言堂,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记,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苦,社会对教育不满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破“应试教育”的魔咒,完成向新时代教育的转换,成为每一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希望将来的技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更多的应用,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在刘长铭校长看来,让学生主动爱上学习远比老师在背后灌输式教学更有效。
这就如同水力发电,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河流的源头,学生源头没有水,老师却拼命在建设下游的发电工程,显然与常态违背。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禁锢,而是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用技术去解放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资源。
就像千年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断言,哲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们本身想要知道周围的一切是什么。这样的论述似乎成为了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关键源头。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止是老师,乃至校园管理者,也应该抛开“分数标杆”,将有限的精力更多投放在学生个性化教学之上,而这时技术加持,也缩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比如教师一些重复性工作阅卷、备课,可以依靠智慧课堂来实现;针对上课内容,通过电子白板更简单高效呈现;针对师生课堂互动,通过场景化的小设备更利于掌握学生状态;针对校园管理,通过人脸识别、门禁等技术更方便管理。
其实,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携手各大合作伙伴为教育行业打造上述场景。
正如黄薇所言,英特尔是一家希望“用技术帮助不同角色的人实现他们更有价值的事情”的数据驱动型公司,基于英特尔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三位一体的教育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真正解决痛点,帮助老师从教师变成导师,让学生从学习者变为创造者。
今年伊始,一则《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新闻刷爆朋友圈:贫困县的农村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课,接受到顶级中学的优质教育,最终成功考入名校。
究竟,这块屏幕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不然。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刘长铭校长表示,信息技术的确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提供一种帮助,有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向各地去辐射,这一点很好,但他也对“均衡”的定义有所保留。
因为地域的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新思考,突破知识空间的边界,要资源互补,其实更要因地制宜。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他们开发了山水田园课程,我觉得真正的农村孩子需要这样的课程,他需要依据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来生长和开发出适合他认知特点的课程,”刘长铭认为,这将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利用网络不只是针对学生学习,针对教师知识的传递,技术同样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再回看可能改变命运的“这块屏幕”,或许有了新的启发。
技术不是万能的,单纯靠一块屏并不能实现人们想要的教育公平,但没有这块屏也不太行,因为“这块屏”背后所代表的直播技术,还包括了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它们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让教育公平不再仅仅依靠政策扶持缓慢靠近,而是以一种较为快速的方式、更有质量的在各个边远的乡村渗透着。
其实,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方面,英特尔做了很多努力。基于英特尔计算平台的录播系统解决方案,集录播系统和可交互白板功能于一体,可全面支持线上与线下教育,协助解决师资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大力推动了提升教育信息化步伐。
黄薇也坚信,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发展日渐成熟之下,未来的教育将是一个技术与设备、人与教育资源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教育新生态。
未来教育,不只是一桌一椅、黑板粉笔,它更充满智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Blackwell GPU的生产制造工作量达到Hopper GPU的两倍有余,但带来的收入仅增加至约1.7倍。
由AMD驱动的El Capitan超级计算机(现位于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