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英特尔与南京大学宣布成立英特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生态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等人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
英特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IPCC中心揭幕典礼
英特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英特尔并行计算中心(IPCC)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首家设立的聚焦在人工智能的IPCC。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团队近期提出的“深度森林”算法在人工智能学术界和工业界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在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该类技术是一种基于不可微分单元(即树/树集成)的方法,具备适合多核芯片架构加速等特点,并且能够比基于神经网络的感知器更好地处理离散数据或列表数据,利用如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这样的核心架构设备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英特尔将提供全面支持来提升新型机器学习算法在英特尔架构上的性能,推进新技术产业应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此外,英特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还将为学员提供借助英特尔AI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将AI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进行以硬件和软件为导向的AI培训。英特尔架构对深度森林来说是理想的模型级并行加速器,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带来行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应用价值。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深度森林’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创新,为人工智能算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英特尔希望能和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与学者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生态构建。相信在英特尔全栈式产品与技术支持下,未来双方的合作还会进一步促进AI的普及和应用,同时推进AI人才的培养,为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提供动力。”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则表示:“此次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还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培养出兼具出色软硬件工程实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我们希望这种创新的人工智能算法与解决方案可以推动到更多的应用部署中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研究揭示智能手机AI助手隐私保护能力严重不足。研究团队构建了首个隐私意识评估基准SAPA-Bench,包含7138个真实场景。测试结果显示,即使最佳模型的隐私风险感知能力也仅达67%,多数开源模型仅30%左右。研究发现闭源模型表现优于开源模型,明确提示可显著提升隐私感知能力。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名为Fastball的三分钟检测技术,通过脑电图头戴设备分析大脑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能够在认知衰退早期发现记忆问题。研究涉及107名参与者,发现该技术可有效识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缺陷,比现有诊断工具提前10-20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征象。该技术可在家中使用,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能。
香港理工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发现扩散语言模型存在"早期答案收敛"现象:高达99%的问题在推理中途就已得出正确答案,却仍继续无效推理。基于此发现,团队开发了Prophet方法,通过监控AI推理信心动态决定提前停止时机,实现3.4倍推理加速且几乎不损失准确性,为AI文本生成效率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