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破式发展

以“新技术·新工业·新商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今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在下午圆桌对话环节,诸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破式发展”为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ZD至顶网个人商用频道 12月08日 北京消息(文/黄当当): 以“新技术·新工业·新商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今日在上海拉开帷幕。在下午圆桌对话环节,诸位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破式发展”为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圆桌对话: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突破式发展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至顶网总经理高飞,中德工业4.0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员卢文军,万国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常委,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卫民,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杨青,盛景网联集团合伙人、新媒体研究院院长王超。

以下是圆桌对话内容全文:

杨青:大家好,我来自药明康德,我们在美国和欧洲都有自己的研发生产基地,目前我们在外高桥保税区。

黄伟:大家好,万国数据是国内独立第三方最大一家数据公司提供商,提供数据服务,我们也是在外高桥保税区里的企业。

王超:盛景网联主要是做企业咨询服务机我们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估值上一轮定增是100亿,我们管理母基金规模超过100亿,目前市场化领域里面排名前三名。同时我们延伸通过咨询之后,给企业做技术转让中介等服务,总之来讲服务企业创新的。

卢卫民:大家下午好,我来自恩坦华汽车门系统公司,我们公司也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我们也是借助于外高桥保税区这块宝地成长发展,到今年成立16年,每年业绩增长都超过20%,我们主要是为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配套中控集控门锁。应该说也是借助于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怎么样把我们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一个最大的课题,谢谢。

卢文军:大家好,我们是一家智能机构,具备智能智库的一些功能,同时也是诞生于工业4.0跟中国制造2025这样一个大的宏观的政策当中。我们具备一些解决方案的功能,同时也有使相关的部门去落实解决这些方案的具体的落地。

高飞:接下来开始进入问题,从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遭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卢卫民:今天一天的会议开下来,大家都有两个方面的感觉。一个是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产业,还有今天分享了很多新的业态,新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实际上我们从传统制造业在我们国家,特别是工业领域角度,特别是装备工业角度,传统制造业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地位。从当今面临的挑战来看,刚才演讲嘉宾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到,我归纳一下,第一是从劳动密集型行业,最近也是受东南亚等成本洼地转移趋势的影响,现在是越来越明显。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中国制造装备工业的基础相对薄弱,我们的原材料,还有核心技术这块都缺乏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实际上我们制度性的经营成本对中国企业来讲还是比较高,税、费,还有各种各样附加的,这就造成了我们企业经营成本还是过高。甚至我了解到有些行业,他的经营成本要高于日本、韩国,甚至于欧美。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做一个解读。

高飞:关于税的问题几位嘉宾都提到了,特别提到了川普的减税计划。接下来请杨青总谈一下。

杨青:药明康德的客户群体,刚才几位嘉宾讲的都非常振奋,药明康德的客户群体,实际上今天可能大部分演讲嘉宾的企业有不太一样的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客户,我们绝大多数的业务来自于海外,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是立足中国,单一制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这当然给我们更多和全球市场接轨。就像卢总说的,无论是成本的升高,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别的成本,这是普适性的挑战。

从我们角度来说,另外两个挑战,我们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怎么样让中国制造的质量能够为全球接受,也就是说,我们在质量标准上接轨,药明康德在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在2014年无论是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制造,我们一直都是与国际接轨,接受美国药监局OECD和中国药监局的检查,所以我们2014年成功第一次把中国生产的创新生物药出口到美国进行临床实验,那么我们怎么保持这样一个势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在技术不断飞快发展迭代,颠覆性技术不断出现,尤其在大健康,医药行业,我们怎么样赶上甚至引领,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高飞:总结两位嘉宾,一个是成本,一个是质量控制。特别是提到药明康德是技术驱动,其实万国数据肯定也是技术驱动型公司,那么从黄总角度来说也会接触很多客户,包括制造业和传统企业客户,他们找到你是要解决业务上的问题,从接触中国企业还有从您作为企业家角度来说,中国制造企业他们的挑战是什么?

黄伟:传统制造业创新不够,大部分是人家定标准,这边在做,这是传统的模式。今天我们看到挑战是有的,有成本在上升各方面。因为我们是做数据中心的,我们供应链里面很多是制造型企业,实际上也有很多机会。互联网在全球是一个特殊的场景,全世界来看中国是一个特殊场景,所以很多应用在变化,从B到C已经有本质性的变化,而且大家从B2C模式来看,中国有很多先进模式。应用场景前端的变化会带来整个链条的变化,这就是机会。原来一些适应的标准,这里可能是有一个变革的机会。比如说服务器,传统是IOE定的标准,在驱动的,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客户在中国,他们原来的经验,在美国的经验,美国的应用场景彻底变化了,在中国不适用了。这里面有很多的需求,今天我们会看到的像BAT今天在服务器存储上面大规模自己的定制,已经抛弃了传统标准化IOE的产品,自己探索新的。我们在IT上面有一个天蝎计划(音),服务器一变,对我们运营商要求也变了,我们数据中心也不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了,反过来又影响我们后面的供应链,这都是一个机会。如果中国利用好百年难遇的应用场景的变化,一个特殊性上面如果抓好的话,是可以找到很多机会,甚至将来可能会变成自己制定标准。

高飞:这个机会与挑战是一体两面啊,能抓住就是机会,抓不住就是挑战。王总这边其实是企业家的服务平台,从您的角度应该接触很多企业家,我相信肯定有一些共性可以总结出来。

王超:盛景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发展不错,有强烈成长愿望的中小企业进行服务的,现在我们服务的企业里面,在新三板挂牌的1300家,在创业板挂牌的也有100多家。大家确实面临着相当大的发展压力,如果处在行业龙头地位的,他当然也会有一些压力,但总的来说,他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相对来说主导权也是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他没有太大的追求,小富即安,自己的日子过的还不错,这样的企业也没有太大压力。真正有压力的就是所谓的中间层,就是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同时希望在事业上面做成长和突破,这样的企业来讲,他的压力和挑战就会显得比较大。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调查,2017认为最关心的事情,排在第一位的仍然还是融资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非常大的压力。新三板挂牌有接近1万家了,但流动性有一些问题。

盛景母基金几乎投了国内和以色列,包括硅谷主要一线的VC,所以从我们母基金运营来说,能感觉到创新创业这块,今年总体来讲VC投资步伐是有所放缓的,大家预计到明年三季度会转暖一点。这里的逻辑是在于,技术性投资是一浪一浪的,现在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大的投资风口。

另外像共享模式又使很多项目出现了大面积的失败,使得从创新创业投资来说,他最大的约束也在于出口。投进去之后,退出的节奏太慢,使得前面投资的动力也会有所下降。短期来看压力和挑战来自于融资环境,从长期来说,我们实际上是过去几个红利,人口红利,基本的制度改革红利,可能消耗差不多了,我们需要新的增长动力,那可能是有新的技术的采用。另一方面来讲,非常重要一点对于人文资源和健康的挖掘,这是很重要的方面,下面有机会我们再展开谈一谈这一点。

高飞:我印象深刻是这个企业没有梦想还好,有梦想压力就会比较大。卢院长,刚才谈的都是挑战,您是负责中德工业研究,德国谈工业4.0,中国谈制造2025,我想也不都只是问题,是不是中国这些企业和德国工业4.0比较当中,可不可能存在一些机会,弯道超车,比德国做得更快一点的动作呢?

卢文军:挑战还是要谈一下的,中国现在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他的盈利能力和技术水平。从2016年数据分析来说,比去年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他的整个盈利能力已经减弱了5.57个百分点,同时只有8家企业实现了100亿净利润的水平。还有46家企业是亏损的。也就是说,表面非常光鲜,看上去也非常成功,这些企业即使在体量上面已经做大了,但是做强方面,我们其实还没有做好,包括我们的盈利能力,还有核心的一些技术水平。尤其像高端装备,一些先进的医疗以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等。

回答主持人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中国跟德国之间到底有没有可能弯道超车。

高飞:是不是有些领域还是可能实现的。

卢文军:信息产业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他了,信息产业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去,我们现在已经体验到,回到在中国以后,无论到超市买东西,到网上买东西非常方便,但是到国外经常发现很不方便。比如说美国、德国,这些国家对互联网的应用,往往在功能性和社交性两个功能上相对比较重点放在功能性角度。中国功能性也在追求,同时也在追求更多的是社交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中国人真的是非常聪明,这一点也可以佐证在我们信息产业方面,包括其他高端制造业,包括像航天航空,高铁动车这些领域我们其实已经超越了。

我在十年以前在一家外企里面担任区域总经理,叫小松,这家企业在十年以前,作为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它就仅次于卡特彼勒,但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当时温总理提出四造支援,后来我们发现制造业全部都上来了,短短十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已经赶超了一些欧美企业。这种企业其实不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的力量,我认为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品牌建设和一部分技术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用一句话来比喻,德国和中国应该是两个在一所大学里面学习的学生。德国人可能已经是研究生学历甚至可能是博士学历,而中国可能还是小学或者中学,相对来说我们赶超学习新的东西可能能力更强一些,而德国那种稳健,那种踏实,他能耐得住寂寞的能力,我认为中国可能是需要看到它领先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赶超的地方,也是有机会赶超的地方。

高飞:您的意思是中国企业主要是在奥数的机会,是吧,就是我们擅长在某些领域实现快速突破。顺着您的话题,中国企业下一步实现弯道超车,从现在来看,部分企业可能已经实现了,如果绝大多数企业来看,从各位嘉宾角度看,从哪些领域比较需要这些能力的不足,我大概列了几项,比如后台生产技术改造,经营思路也就是管理方面的能力,再比如说营销包装,还有信息技术或者产品本身的功能设计,所以想请几位顺便给我们介绍一下。

卢卫民:要做哪一个具体的产业也好,做哪一个项目也好,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大环境,这里我想提出一个,就是我们从企业角度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政府也好,社会也好,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或者营造什么样的氛围。从政府或者社会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建立健全法制环境。依法治国,依法制宪今年已经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我们搞制造,搞产业的人,大家都受到一个困扰,国家现在是守法成本比较高,违法成本比较低。为什么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因为他没必要创新,看到人家有一个东西仿冒照样赚钱,这一点从社会政治层面应该要做到。

从企业家角度,应该要有一个责任跟担当,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民族自尊心跟自豪感。另外我们做事情要有一定的信心和决心。国外有很多百年老店,他专注度很高,做一百年做得很精,他不是盲目追求大,我们中国的企业,很多就是盲目的追求大。做一样东西,做两三年就觉得我这个企业不够大,规模不够大,要去做大,这就缺乏一种恒心,缺乏一种做精做强的精神。
最后从企业角度还是要正确的策略,正确的定位,找准正确的途径,这一点非常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今天开会说,谁这个东西做得很好,我去模仿一下,那个谁做得好就去模仿一下。我们要进行深耕和琢磨,寻找自己的亮点和突破点。

高飞:我总结一下,首先是外部环境支持,支持知识产权,内部要有毅力和恒心啊。王总,您的建议是什么?

王超:我们的优点是很聪明,我们的缺点是太聪明,肯下笨功夫的人很少,这是下一步转型一个核心问题,当我们不知道往哪走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到原点。我们非常热衷于在模式上面搞一搞,也不太羞于说这是人家做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窍门,这是必须要完全摒弃掉的,接下来这种做法是走不下去的。当然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过去我们太穷了,非常着急改善一下生活赚点钱。恰逢计划经济形成了非常大的短缺的状态,所以我们搞出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但是这些东西现在显然已经填补完了,接下来我们要挖掘的,在市场上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一定是能够满足人们更深层次需求的产品。什么是更深层次的需求?洛可可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越多越好,就是他的产品设计里面人性、美感,生活趣味等等,他在这方面去做了。这方面其实需要非常多的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

我们经常说日本的产品非常有日本文化特色,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什么样的产品非常体现我们的中国文化,除了我们的食品以外,但我们的食品还不太安全。接下来我们的发展是技术驱动加上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挖掘,才能使得我们真正能够在产品和服务上面升级。

比如老干妈这样的企业,很简单的产品,就是用了一种货真价实的来经营,营业额50个亿,利润高的很,不融资,不上市,不借钱,这样的企业很难吗?起步我们看起来不难,但是能坚持三十年不容易。我们说华为,华为发展到今天,是有华为一年投资400亿的研发。很多企业可能觉得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回到老干妈那种初心,我觉得就是坚持的事儿了。

黄伟:我看到一个现象,我有一个观点没有什么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看谁做,看怎么做。你看看人家郭台铭开工厂,开到台湾首富。工厂已经是夕阳产业,完全是制造业,为人代工,代工居然可以做到这样,还是这句话,抓住需求,做到极致,我觉得在每一行,只要称之为行业的还是有生存发展余地的,不会绝对的被淘汰。今天也不能说互联网化,离开工厂,所以大家还是有机会。

杨青:对,我觉得刚才几位嘉宾已经把这个脉络梳理很清楚了,我就补充两点。第一点,还是跟我刚才说的也有关系,就是怎么样企业能够在规模做大的情况下面,把制度建设和整个管理体系做得越来越强,因为对这个质量的要求和对品质的要求,实际上是和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只要有了好的体系,好的技术,它才能够持续地使企业的能力和技术得到改进。

第二点,要和全球接轨,能够不断地吸收这些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和新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固步自封,还是能够和行业前沿接轨,尤其在医药行业,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期也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我们企业有一支风险投资基金,我们最近刚刚投资了硅谷一家企业,他就希望把实验室,把高端的研发搬到云端,就像云端实验室,可以远程操控,这里有大量把精密仪器,实验室,制造流程自动化,至少这是制药行业一个可能的未来,我们也在密切的关注之中。

卢文军:我认为首先弯道超车这个点,要谈的时候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弯道在赛车环节当中是最危险的。如果弯道超车实现不了,你的危险是什么,大家一想象就知道。

回到主持人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有没有机会?我认为还是有,第一点是工程红利,第二点是资本红利。工程的红利在于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核电,包括新的能源方面,还有高铁这些技术当中,其实我们的工程红利还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全球这些领域市场,中国大概占到2/3,这方面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

第二个是资本红利,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是第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在已经到了2016年,中国已经进入了第二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在两市当中所积累的红利,也就是股市和房地产,也一部分的储备,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包括企业里面所具备的银行的储蓄和内缘的储备,在全球现在相对是比较坚挺的。这部分资金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去做?可能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同时我们的问题也是刚才几位企业家提到的,这个风险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我们的品牌营销,把我们的技术升级,把我们经营理念,把我们供给侧改革这几个点很好的连接起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在实现中国下一代智能制造升级过程当中,不可能仅仅靠其中一个点去突破,可能是合力几个点都去尝试。

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它的分类是非常明显的,一类是大型企业,另外一类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危机。中国技术升级的力量只有0.98%,那这个力量是非常弱的,现在我们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也是非常低了德国。在宝山同样昨天开一个智能制造大会,宝钢当中有一个配套企业,他们说这个产品如果能够很好的开发出来,一年盈利可以达到3000万,但是在互联网上技术投入,品牌营销投入上大家猜一下投入多少钱?30万。他们说,这不是开玩笑吗?技术投入和人才方面投入需要下工夫,而不仅仅是引入开发,再引入再落后。比如把美国德国技术引进来,过了一段时间,你赚钱了,但又落后了,然后再引入,过了一段时间又落后,很多行业普遍有这样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也注定了中国产业当中,他的长寿企业相对比较少的。下一步智能制造环节当中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的话会好很多。

高飞:我们现在也在12月份,到年底了,最后有一个问题,从各自角度来看,2017年无论是企业还是机构角度来看,应该做哪些事情,可能让企业或者本身业务实现突破,各自观众的重点是哪,我们看看是不是有一些共性,有一句话怎么说呢,不幸的家庭总是千差万别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类似的这个社会好像变成参差多变了,可能大家给出的答案也未必一样。

卢文军:首先是两条腿走,在最下面基础最好的,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扎实的一颗心,他有一个很好的愿景和价值理念,和企业的使命。第二个层面就是他有各方面愿景实现的能力。第三个就是团队的执行力和我们的协作能力。

第二个是需要我们软件和硬件方面很好的支持。制造业领域当中,我们接下来要想到的物联网,包括工业安全化,包括我们要考虑到2017年进入以后,你哪些产业是真正赚钱,甄别的这些产业相对比较赚钱的,跟他有配套的,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生命科学、大健康、医疗、文化娱乐和教育产业,这些产业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找准点的话,我认为我们企业可以做得事情还是很多的。

高飞:卢院长是从分析机构角度来谈啊,其他四位是具体企业管理者,接下来各自从企业角度来谈一谈。我今天看到一个专家的说法,之前我们说经济是L型。经济学家说,这个L型是正着写,还是倒着写,结果也不一样。

卢卫民:不管L怎么写,从企业角度,从业务单元角度,我就是要围绕市场需求,围绕客户需求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要求。因为现在客户对品质,对交付,对价格都是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反正一切就围绕客户转,谢谢。

王超:我觉得是两点吧,从生存角度来说,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从现在来看短期内在金融环境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所以保留自己的现金流是最重要的,这是最核心问题。从发展角度来说,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认为你所在的领域还是可以的话,那么一定要放弃机会主义的扩张,要回到做1厘米宽1公里深的事,就是要聚焦深入,然后保持比较好的学习心态,看看外部新的技术和手段是不是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是为你所用不是要跑到那里面去,而是要用那些手段把你手头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黄伟: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万国创业十五年,实际上就是围绕两个事,一个是专注,一个是专业。也是因为这两个保证了万国早年的生存和现在的发展,包括今天市场的位置,就这两点。

杨青:药明康德今年是第16个年头,情况很像,也是非常专注,深耕平台型企业,同时把这个平台不断地做高,做宽,做深。新的一年我们将把研发生产测试平台继续拓展,同时展开新的能力,这里包括大数据和个体化医疗的各种新的可能性,然后把技术和资本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我们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资本驱动,这里包括我们自己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合作方。这样不光是一个平台,而且是一个生态系统。

高飞:特别感谢几位嘉宾的回答,总结起来,首先就是要专注,然后充分的利用外部知识或资源,让自己在这个赛道上挖的更深,同时又足够的现金流,让自己活下去。我觉得这几句话不仅仅是对企业,对个人也是一样,专注有耐心把业务和发展做得很好。今天特别感谢几位嘉宾跟我们分享这么多的真知灼见,谢谢各位。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以上嘉宾精彩对话,让我们再次感谢今天所有嘉宾的精彩分享,包括也感谢所有到场的各位朋友们。

最后再给大家做一个温馨提示,中国制造千人大会不仅是每年一度的线下盛会,在接下来365天我们还有无休的线上课堂,2017年中国制造万人大课堂也将隆重启动,在这里大家可以在线观看专家视频公开课,参与到技术沙龙、现场聆听,专家报告,走进企业实地考察,还可以参与制造私董会,与专家与高管面对面交流。欢迎大家关注“制造千人会”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来源:ZDNet商用办公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6

12/08

17:35

分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