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广阔。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在2023 友达数位智能制造年度峰会上,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明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持续性的项目,需要持之以恒。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明
对友达光电来说,智能制造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改善了生产流程,更实现了从事后管理到实时管理再到可预测预控的转变。据郭振明介绍,友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友达主要采取转移复制的方式,简单地将总部的生产线和订单转移过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驱动要素也在不断变化,从简单的数字化逐步演变为智能化。
早在 2015 年,友达就开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并在过去几年中取得卓越成就。2019 年,友达苏州工厂被评为苏州市首批智能工厂。2022 年,友达又获得江苏省 5G 全连接工厂和智能制造 4 级成熟度认证,2023 年 1 月入选 “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一路走来,友达凭借坚实的创新技术在全球发展浪潮中站稳了脚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开拓智慧工业服务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友达数位,基于友达实战管理经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践经验以及工业体系服务经验,结合生态的优质资源,以智能制造生态圈辐射更多企业,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郭振明表示,友达推进智能制造生态圈的价值在于跨行业经验移转,围绕生产制造的各行各业,基于共享基因,将友达的智造经验共享给不同行业的客户,具体来说,包含三个部分:
友达拥有完整的智能服务体系,可以帮助不同行业的企业获得支持。例如,对于新创企业来说,生产制造成本管理可能是一个难题。友达的经验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快速投入生产,高效运营,减少资源浪费。
许多企业希望推动智能制造,但不知道如何开始。友达的共享经营服务,不仅提供技术和产品,还陪伴客户共同学习和成长。友达内部拥有多年培养的专家,这些专家可以通过外部服务成为企业的顾问,这是在新时代搭建平台的一部分。
智能制造是一场“马拉松”,企业在漫长的赛道中需要陪跑者。选择友达模式,就是选择了最佳“陪跑者”,友达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且陪伴企业各阶段成长。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友达也随着客户的需求不断开发创新技术、升级服务体系,内外部的变化和服务相互促进,形成持续更新和共同学习的模式。
郭振明表示,友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的累计回报已达 3 倍。在这个过程中,友达也经历了人力成本上升和新冠疫情爆发对整个生产运营模式的影响。他认为,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郭振明还谈到了在技术手段方面的进展。在过去几年的推进过程中,友达通过流程改善已经成功将一些基础性、重复性较强的简单工作用自动化取代。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友达将设备流程和人员管理平台化,借助模型计算实现了管理工作从事后到实时,再到可预测预控的转变。友达的经验和模式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竞争力提供启示。
友达前期的生产制造尚未实现大规模智能化,更多仰赖人的经验,这导致许多管理和工程师的经验,随着人员流动而流失。通过数字化,友达将这些经验保留到平台中,通过自动化,把人从产线上解放出来。郭振明指出,这些转变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层面的数字化升级,人员的工作属性和角色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改变了。
这样的改变也要求员工跟上时代的步伐,技能升级是必不可少的。郭振明表示:“员工提升技能,公司盈利变好,员工的收入也会变好,这是在友达在转型升级中为公司和员工之间带来的互惠互利,我相信这也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同时,友达也意识到企业自身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升级。郭振明表示,在技术应用上,友达也走过一些弯路,但经过这样的试错后,友达也逐渐理解如何让投资回报周期更短、成功率更高,这其中的关键并不在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将管理、需求和技术相连接。
友达通过连接与合作的方式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郭振明介绍,许多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提供产品,但无法提供对应的服务,而友达通过智能制造生态圈打造了一套独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然而,面临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也需要持续进步。郭振明指出:“如果我们的赛道停滞不前,客户可能会认为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了。这既是我们的驱动力,也是我们的压力。因此,我们总结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也是我们与其他服务商不同的地方。”友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得他们能够不断进步,并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
在过去几年中,友达经历了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并正在朝着互联化的进阶之路发展。郭振明认为,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友达去年入选江苏省的 5G 全连接工厂,但郭振明强调这只是 5G 应用的开始。
友达正在与生态伙伴合作,思考如何把 5G 工业互联做成标杆,并从内部互联到整个上下游,打造一个完整的工业互联生态圈,发挥现有的 5G 通信技术和数据互联优势,利用新技术深化整个生产模式,结合本地的生产制造经验,为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供示范和引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